什么是套利定价理论

2024-05-10 11:13

1. 什么是套利定价理论

套利定价理论是指在一个市场购进股票,而在另一市场卖出,以赚取价格的差额。
套利定价模型的基本理论认为:同一个风险因素所要求的风险收益率对于所有不同的资产来说都是相同的,因此每个“入”的大小对于不同的资产都有同样的数值。
否则,如果某个风险因素对不同的资产提供了不同的收益,投资者就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手中资产组合中的资产种类和比例(即通过买卖股票等“套利”活动),在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获得额外的收益。而这种套利活动的结果,就会使得这些额外的收益逐渐变小,以致最后消除,达到市场均衡。
炒股最好是掌握好一定的经验和技巧,这样才能保持在股市中盈利,在经验不够时最是多看少动,平时多去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这样少走弯路、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前期可用个模拟盘去看看,像我用的牛股宝模拟里面有一些股票知识资料值得学习,还可以追踪里面的牛股达人学习来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识经验。祝投资顺利!

什么是套利定价理论

2. 套利定价理论里面的收益率是期望收益率还是实际收益率

套利定价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资产定价理论,所讨论的都是期望收益率与风险的关系,但两者所用的假设和技术不同。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两者的联系
第一,两者要解决的问题相同,都是要解决期望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使期望收益与风险相匹配。 
第二,两者对风险的看法相同,都是将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期望收益只与系统性风险相关,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多样化而分散掉。
(2)两者的主要区别
第一,在APT中,证券的风险由多个因素来解释;而在CAPM中,证券的风险只用证券相对于市场组合的β系数来解释。
第二,APT并没有对投资者的证券选择行为做出规定,因此APT的适用性增强了;而CAPM假定投资者按照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并利用无差异曲线选择投资组合。APT也没有假定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 
第三,APT并不特别强调市场组合的作用,而CAPM强调市场组合是一个有效的组合。
第四,在APT中,资产均衡的得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建立在一价定律的基础上的;而CAPM理论则建立在马科维茨的有效组合基础之上,强调的是一定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和一定收益下的风险最小化,均衡的导出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3. 套利定价理论的差异性

1976年,美国学者斯蒂芬·罗斯在《经济理论杂志》上发表了经典论文“资本资产定价的套利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资产定价模型,此即套利定价理论(APT理论)。套利定价理论用套利概念定义均衡,不需要市场组合的存在性,而且所需的假设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更少、更合理。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样,套利定价理论假设:1.投资者有相同的投资理念;2.投资者是回避风险的,并且要效用最大化;3.市场是完全的。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同的是,套利定价理论没有以下假设:1.单一投资期;2.不存在税收;3.投资者能以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4.投资者以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为基础选择投资组合。

套利定价理论的差异性

4. 如何理解罗斯资产定价第一基本定理

资产定价基本定理(the fundamental theoremof asset pricin g)套利定价的一般原理.该定理可表述为:无套利假设等价于存在对未来不确定状态的某种等价概率测度,使得每一种金融资产的折现价格过程在该等价概率测度下为鞅.资产定价基本定理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Ross, S. A.)在关于APT的经典论文中提出的。

5. 如何计算股票的理论价值(真实价值)

股票价格是指股票的证券市场上买卖的价格。从理论上说,股票价格应由其价值决定,但股票本身并没有价值,不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职能作用的现实资本,而只是一张资本凭证。股票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它代表着收益的价值,即能给它的持有者带来股息红利。股票交易实际上是对未来收益权的转让买卖,股票价格就是对未来收益的评定。
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的理论价格是根据现值理论而来的。
由于未来收益及市场利率具有不确定性,各种价值模型计算出来的内在价值只是股票真实的内在价值的估计值。
 
(1)现代证券组合理论
在此基础上,马柯维茨于1952年发表了题为《证券组合的选择》的论文,他根据统计学上的均值、方差和协方差等指标,将单个股票和股票组合的收益和风险进行量化,将复杂的投资决策问题简化为收益-风险(期望值-方差)的二维问题,给出了投资者如何通过建立有效边界,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最优投资组合,以实现投资效用最大化的一整套理论,即现代证券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MPT)。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以夏普、林特纳和莫辛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马柯维茨工作的基础上,开始把注意力从对单个投资者微观主体研究转到对整个市场的研究上,考虑若所有遵循马柯维茨定义下的投资者的共同行为将导致怎样的市场状态。在各自独立状态下,他们先后得出了有关资本市场均衡的相同结论,即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从而开创了现代资产定价理论的先河。用E(Ri)表示股票(组合)i的预期收益率,E(Rm)表示市场组合的预期收益率,Rf表示无风险资产收益率,i表示股票(组合)收益率变动对市场组合的预期收益变动的敏感性,CAPM可以表达为:
E(Ri)=Rf+(i[E(Rm)-Rf]
CAPM的提出,一改以往证券理论的规范性研究方法,加上当时经济计量学的迅速发展和日趋丰富的数据资源,CAPM很快便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兴趣。但CAPM严格的假定条件却给经验验证造成了很大障碍,使得学者们不得不致力于对假定条件进行修改,以使其更符合实际。这项工作主要集中在70年代及其前后几年。其中代表人物有迈耶斯、默顿及埃尔顿等。然而,放松CAPM假设所产生的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原因在于“当放松其中的一个条件时,仍可以得到一个与CAPM相似的定价模型,但同时放松两个条件时,就无法得出一个确定的均衡定价模型。”

(3)因素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
CAPM虽然绘出了理性投资者在均衡市场状态下的证券选择模式,但它没有进一步揭示影响均衡的内在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证券价格或收益的。而因素模型正是在两种证券的价格或收益具有相关性的假设前提下,试图找出并分析对证券价格或收益影响较大的经济因素,并较准确地量化这些因素对证券价格或收益的敏感程度,使证券价格或收益有更合理的解释和更简便的估算方法。因素模型是由夏普于1963年最早提出,由于它往往以指数形式出现,所以又称为指数模型。以目前广为流行的夏普单因素模型为例,该模型认为各种证券收益的变动都决定于某一共同因素,该模型可表示为:
Yi = ai + biF + ei
其中:Yi表示证券i的收益率;ai表示其他因素为零时的收益率;bi表示证券对因素的灵敏度;F表示因素的数量指标;ei为随机误差项。
与此同时,一些学者选择了放弃CAPM假设,以新假设条件为出发点重新建立模型。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当推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APT)。该理论根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不存在套利机会的基本假设,直接将资产收益定义成一个满足以多因素(如工业总值、GNP等总体经济活动指标、通货膨胀率及利率等指标)作解释变量的线性模型。这样APT的工作就是从众多的可能影响因素中找出一组因素的线性组合来拟合定价模型。尽管APT看起来极其类似一种扩展的CAPM,但它是以一种极其不同的方式推导出来的。
APT模型实际上简化了假设条件,因而具有更现实的意义。所以,自其在70年代产生以来,便迅速得到人们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

股票定价理论的新发展
MPT、CAPM及其拓展、因素模型和APT都是建立在线性分析范式、有效市场假说和均衡观点的基础上,尤其是线性模型的分析范式意味着资产收益率是呈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并且投资者以线性的方式对市场信息做出反映。然而现实中资本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股票价格并不完全按照上述经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表现。尤其是经历“黑色星期一”之后,一些金融经济学家开始怀疑股票市场运动机制本身的不稳定性,认识到传统的线性模型很难准确预测股价变动,可能还有许多未知因素影响着股价的运动,于是采用了整体化的混沌分析思想来理解股市的非均衡状态,他们摒弃了风险与收益呈线性关系的假设,采用非线性的动态定价模型,如EGARCH、AGARCH等,甚至尝试放弃风险与收益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基本假设前提,提出了具有黑盒子性质的“定价核”(PriceKernel)概念。此外,在传统的CAPM、APT等所依赖的主观分析、因子分析等因素提取技术方法缺乏有效解释力的情况下,一些学者提出了半自回归方法和半非参数估计方法等新手段。

如何计算股票的理论价值(真实价值)

6. 无套利定价是指无风险套利套利定价还是指没有套利机会下市场的均衡价格啊?那和风险中性定价又有区别啊?

  风险中性定价是在一个假象的风险中性概率测度下给出的数学期望。资产价格在风险中性测度下,其贴现值为鞅。风险中性定价是一种无套利定价,因为可以证明存在一个随机过程来对冲衍生品的头寸。

  无套利定价原理(non-arbitrage pricing principle),金融市场上实施套利行为非常的方便和快速,这种套利的便捷性也使得金融市场的套利机会的存在总是暂时的,因为一旦有套利机会,投资者就会很快实施套利而使得市场又回到无套利机会的均衡中,因此,无套利均衡被用于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金融产品在市场的合理价格是这个价格使得市场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这就是无套利定价原理。

  无套利定价法基本思路为:构建两种投资组合,让其终值相等,则其现值一定相等;否则的话,就可以进行套利,即卖出现值较高的投资组合,买入现值较低的投资组合,并持有到期末,套利者就可赚取无风险收益。

7. 什么是套利平价理论?

  套利定价理论
  开放分类: 经济学、人文科学、国际金融、国际资产组合投资

  Arbitrage Pricing Theory[APT]

  套利定价理论试图以多个变量去解释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套利定价理论认为经济体系中,有许多风险都是无法经由多角化投资加以分散的,例如通货膨胀或国民所得的变动。


  套利定价理论的意义

  套利定价理论导出了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似的一种市场关系。套利定价理论以收益率形成过程的多因子模型为基础,认为证券收益率与一组因子线性相关,这组因子代表证券收益率的一些基本因素。事实上,当收益率通过单一因子(市场组合)形成时,将会发现套利定价理论形成了一种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同的关系。因此,套利定价理论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广义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方法,来理解市场中的风险与收益率间的均衡关系。套利定价理论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套利定价理论的基本机制

  套利定价理论的基本机制是:在给定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的条件下,根据套利原理推导出资产的价格和均衡关系式。APT作为描述资本资产价格形成机制的一种新方法,其基础是价格规律:在均衡市场上,两种性质相同的商品不能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套利定价理论是一种均衡模型,用来研究证券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它假设证券的收益是由一系列产业方面和市场方面的因素确定的。当两种证券的收益受到某种或某些因素的影响时,两种证券收益之间就存在相关性。

  套利定价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异同点
  1976年,美国学者斯蒂芬·罗斯在《经济理论杂志》上发表了经典论文“资本资产定价的套利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资产定价模型,此即套利定价理论(APT理论)。套利定价理论用套利概念定义均衡,不需要市场组合的存在性,而且所需的假设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更少、更合理。
  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样,套利定价理论假设:
  1.投资者有相同的投资理念;
  2.投资者是回避风险的,并且要效用最大化;
  3.市场是完全的。
  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同的是,套利定价理论还包括以下假设:
  1.单一投资期;
  2.不存在税收;
  3.投资者能以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
  4.投资者以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为基础选择投资组合。
  套利定价理论的意义
  套利定价理论导出了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似的一种市场关系。套利定价理论以收益率形成过程的多因子模型为基础,认为证券收益率与一组因子线性相关,这组因子代表证券收益率的一些基本因素。事实上,当收益率通过单一因子(市场组合)形成时,将会发现套利定价理论形成了一种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同的关系。因此,套利定价理论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广义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方法,来理解市场中的风险与收益率间的均衡关系。套利定价理论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套利平价理论?

8. 什么是 完全投资组合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研究在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将可供投资的资金分配于更多的资产上,以寻求不同类型投资者所能接受的收益和风险水平相匹配的最适当、最满意的资产组合的系统方法。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中,若考虑某单个投资者的决策,可进而探讨各种资产市场价格的决定,再进一步考虑到价格变动时资产选择决策的反作用,就成为资本市场的均衡理论,即资产价格决定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在财务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演变轨迹
  (一)从马科维茨模型到单指数模型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哈瑞·马科维茨于1952年发表的题为《资产组合》的文章,及其后(1959) 出版的同名专著。在上述文章和专著中,马科维茨详细阐述了“资产组合”的基本假设、理论基础与一般原则,从而奠定了其作为“资产组合”理论开创者的历史地位。
  1 、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
  (1) 投资者的目的是使其预期效用 最大化,其中 , 和 为预期收益率和方差,被用于刻画预期收益率的大小以及风险程度状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变量。
  (2) 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风险用预期收益率的方差来表示。
  (3) 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上各种有价证券的风险与收益率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都为投资者掌握或者至少是可以得知的。
  (4) 投资者是理性的,即在任一给定的风险程度下,投资者愿意选择预期收益高的有价证券,或者选择预期收益一定,风险程度较低的有价证券。
  (5) 投资者用有不同概率分布的收益率来评估投资结果。
  (6) 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分析。
  (7) 摒除市场供求因素对证券价格和收益率产生的影响,即假设市场具有充分的供给弹性。
  2 、马科维茨模型的结构简述
  马科维茨首先对个别资产的收益及风险给予了量化,且认为单个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为: , 为某实际收益率, 为某收益率出现的概率。风险可以用收益率的变动幅度(即方差) 表示,变动幅度越大,方差越大,风险则越大。
  (2) 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和风险分别由以下两个等式给出: 其中 为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为构成资产组合的这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表示这种资产在整个资产组合中的权重。
  资产组合的风险可以用方差表示,其公式为: 。资产组合的构成,知道了个别资产以及按不同比例组成的资产组合的收益和方差的计算以后,就可以按风险一定时利润最大的原则确定每种资产在整个资产组合中的比重。
  单指数模型对马科维茨模型的简化。运用马科维茨模型选择资产组合,需要进行大量繁复的计算。为了解决马科维茨模型存在的这一缺陷,威廉.夏普(Villian. F. Sharpe ,1963) 在《对于“资产组合”分析的简化模型》一文中,提出了单指数模型。这一模型假设每种证券的收益因某一种原因并且只因该种原因与其他证券收益相关,而且每种证券收益的变动与整个市场变动有关。较之于马科维茨模型,单指数模型大大简化了,但是这种简化是以牺牲一部分精确性为代价的,因此其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必然延伸:两种资产定价模型
  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ital. Asset . Pricing.Model - - CAPM) 的基本假设:
  (1) 投资者是厌恶风险的,其目的是使预期收益达到最大。
  (2) 所有的投资者对所有证券的均值、方差都有相同的估计。
  (3) 不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
  (4) 完全的资本市场,即:
  a、无交易市场;
  b、所有资产完全可分;
  c、投资者是价格制定者;
  d、所有资产数目一定。
  (5) 存在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在无风险利率下进行无限制的借贷。
  (6) 资本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之上,夏普研究后认为,所有的投资者面临同样的投资条件,这样他们就都会按马科维茨模型作出完全相同的决策。这时构成的资产组合点一定是有效前沿上( Efficent set) ( E(rp) - rf) /δ(rp) 值最大的点。而这一点正是市场资产组合M点,这条经过rf 与市场资产组合M 点的线称为资本市场线。所有的投资者都必然处于这条资本市场线上。知道某种资产的β值,再从这条资本市场线上我们也就找到了该种风险资产的证券市场线,从这条证券市场线上我们就可以找到证券预期收益率与风险的关系
  2 、套利定价模型
  CAPM 模型一直在金融定价模式领域占统治地位,然而,史蒂芬. A. 罗斯( Stephen. A. Ross) 认为,事实上找不到实际的证券来证明这个模型,并在《经济理论》(1976)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资本资产定价的套购理论》的文章,在该文中,他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简称APT 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依赖于均值——方差分析,而套利定价模型则假定收益率是由一个要素模型生成的。后者不需要像前者那样对投资者的偏好作出很强的假定,即套利定价模型并不依据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来寻找资产组合,而是仅要求投资者是一个偏好拥有财富多多益善者。
  二、对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简要评析
  由上述讨论我们不难看出:马科维茨分散投资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应用数学上的二维规划建立起一套模式,系统地阐明了如何通过有效的分散化来选择最优资产组合的理论和方法。正是由于在分散投资理论方面的卓越造诣,马科维茨获得了1990 年度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资产选择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他应用对数据的回归分析去决定每种股票的风险特性,从而把那些能够接受其风险和收益特性的股票,结合到一个“组合”中去的做法,大大简化了马科维茨模型的计算量。而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则从假设条件上做文章,比较而言,套利定价模型在内涵和实用性上更具广泛意义。总之,现代资产组合理论通过以马科维茨、夏普、罗斯等为首的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在基本概念的创新、理论体系的完善、研究结论的实证和结论应用的拓展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时至今日,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仍然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
  1 、马科维茨分散投资理论的缺陷
  在理论方面,马氏认为大多数有理性的投资者都是风险的厌恶者这一论点,其真实性值得怀疑。例如,投资者在遇到一种证券能得到7 - - 23 %的收益,和另一种证券的收益为9 - - 21 %时,他愿意接受前者而放弃后者显然是不理智的,因为两种证券的平均收益都是15 %。按马氏的理论设想,预期收益和风险的估计是一个组合及其所包括证券的实际收益和风险的正确度量;相关系数是证券未来关系正确的反映概念;方差是度量风险的一个最适当的指标等,这些观点难以让人信服。因为:第一、历史的数字资料不大可能重复出现;第二、由于一种证券的各种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经常变化,因此证券间的相互关系不可能一成不变。第三、理论上,按照马氏的理论,应用价格的短期波动去决定一种证券的预期收益,应有一个高的或者一个低的预期方差。可是,在实践中,如果投资者受了有限流动性的约束,或者他们确实是一些证券的保存者,那么,短期价格的波动本身并不对他们产生什么实际意义的风险。在实际应用上,马氏的理论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产生一个组合要求一套高级的而且相当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进行操作。实际上许多执业的投资管理人员并不理解其理论中所含的数学概念,且认为投资及其管理只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其次,利用复杂的数学方法由计算机操作来建立证券组合,需要输入若干统计资料。然而,问题的关键正在于输入资料的正确性。由于大多数收益的预期率是主观的,存在不小的误差,把它作为建立证券组合的输入数据,这就可能使组合还未产生便蕴含着较大幅度的偏误。再次,困难还在于大量不能预见的意外事件的发生,例如,一个公司股票的每股赢利若干年来一直在增长,但可能因为股票市场价格的暴跌,其股价立刻随之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以前对该公司的预计完全失去其真实性。此外,证券市场变化频繁,每有变化,就必须对现有组合中的全部证券进行重新评估调整,以保持所需要的风险- - 收益均衡关系,因此要求连续不断的大量数学计算工作予以保证,这在实践中不但操作难度太大,而且还会造成巨额浪费。
  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局限
  按照CAPM 模型的构思,应用beta 分析法的投资者愿意接受与市场相等或接近的收益率,排除了投资者比市场干得更好的可能性。这种方法否定了证券的选择性和分析家识别优良证券的投资能力。事实证明建立在大量调研基础上的选择性投资能够取得优异的收益成果。同时市场指数不一定真正反映全部股票的市场情况,一个投资者完全有可能将其资产组合做得和市场指数一样,但在实际市场上的投资却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收益。CAPM 模型假定股票市场是均衡的,而且所有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预期都是相同的。事实并非如此,在证券投资中,有所谓“最后乐观的投资者”和“最后悲观的出卖者”,这类现象用CAPM 模型很难加以阐释。随机游走理论家们从根本上反对资产组合理论,他们认为未来的收益率是不可能预计的,因为股票的短期波动全然无法预测。在他们看来,确实的输入资料是不存在的,所以,组合的构建只不过是一种有趣的数学游戏而已。
  3 、套利定价理论的不足
  套利定价理论本身没有指明影响证券收益的是些什么因素,哪些是主要的因素,以及因素数目的多寡。一般而言,象诸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公司资信、付息等均属影响证券收益的基本因素,但重要因素大致在10 个左右。然而,这一问题还有待理论与实务界的进一步探索。概而论之,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尚存在理论研究假定太多、风险分散方式有限、风险观念判断机械、实际应用操作困难等方方面面的缺陷,要改进完善之,绝非一日之功,未来还有不断探索的慢慢长路。
  三、对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现实思考
  应当说,通过持有资产的多元化来分散投资风险对任何国家在任何阶段的资本市场都实用,但这只是朴素的资产组合思想。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而精确地计算各种资产的持有量来分散投资风险的,因而其合理运用决不是一蹴而就之事。结合我国实际,我们认为在我国借鉴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应注意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实用性
  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出现的时间较短,目前至少还存在下述问题: (1) 有关管理部门对证券市场的宏观调控随意性较大,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时有发生。(2) 政策法规尚不健全,已颁布的法规也尚未完全落到实处。(3) 证券商及其他机构投资者的自律不足,存在不同形式的违规经营行为,市场投机气氛较浓。(4) 一些上市公司参与炒作本公司股票,且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规范,甚至存在财务报表的弄虚作假现象。(5) 缺乏机构投资者,等等。以上诸方面原因,致使我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远未达到中强有效性(1991 ,沈艺峰;1996 ,吴世农;1996 ,杨朝军、邢靖) 。因此,现在还不宜大力提倡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来指导我国已设立的投资基金的运作。
  2 、有效性
  客观而论,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组合投资,是依照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经验的办法,本身就存在不少争议,恐怕没有一个投资管理者能够说自己是唯一的依靠资产投资组合理论来进行投资组合管理的。而且,由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应用成本巨大,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在其应用成本和应用效益之间进行比较权衡。因此,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应以有效性为判别标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作出运用抉择。
  3 、局限性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我国证券市场已完全具备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运用的环境,其运用的局限性仍然存在。第一,就投资需求而言,我国的证券投资具有典型的散户特征与投机性特性(这一点前已述及) ,由于资金规模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加之缺乏理性的投资理念,散户几乎不可能科学规范地运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进行证券组合的投资;第二、从投资管理来看,我国非常缺乏高水平的投资管理专门人才,因此,在我国还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理论研习与实践磨练,才能锻造出理解和掌握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并赋与实际运用的投资家;第三、从投资市场考虑,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来源和质量、市场规模和结构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毫无疑问投资市场现存的这些问题肯定会给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运用带来不少困难。
  当然, 通过持有资产的多元化来分散投资风险对任何国家在任何阶段的资本市场都适用, 但这只是朴素的资产组合思想。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已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而精确地计算各种资产的持有量来分散投资风险, 实现了质的飞跃。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成功运用以资本市场具备有效性为前提。由于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 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 目前还存在着下述问题:
  1.有关管理部门对证券市场的宏观调控还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 证券市场大起大落时有发生。
  2.有关政策法规尚不十分健全, 已颁布的法规也未落到实处。
  3.证券商及其他机构投资者的自律不足, 存在超规模自营、超比例持有同种股票、操纵股价等违规经营行为, 市场投机气氛较浓。
  4.一些上市公司参与本公司股票的炒作, 甚至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收益已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规范, 一些上市公司和证券商联手利用内幕消息进行交易, 甚至存在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 财务报表作假的现象。
  5.缺乏机构投资者(在发达国家, 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证券一般占市场份额的50% 以上)。资金巨大的保险基金、养老基金不能进入股市, 致使证券市场缺乏有理性的投资者和有力的支撑。以上诸方面的原因, 致使我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不具备中强有效性。一些研究者的实证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 现在尚不宜用该理论模型来指导我国已设立的投资基金的运作。事实上, 我国目前的投资基金也不是按该理论模型来运作的, 对上市公司的股票的投机多于投资, 也是“炒作”行为, 与证券商或其他机构投资者的“炒作”行为无异。
  当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到满足下列条件时,则可用现代资产组合模型来指导投资基金的运作:1.对证券市场的宏观调控得当。2.有关政策法规得以建立健全并监管得力。3.机构投资者严于自律, 理念从投机转为投资。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 精力集中在如何发展生产上。5.较多的投资基金进入证券市场, 对证券市场起到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