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到底有哪些内涵

2024-04-30 06:32

1. 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到底有哪些内涵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33459b9f7373429f.html 显示,经济学上,有效供给包括产品的品种品质与产品的成本价格,所有的有效供给都会归结为其中一种或两种的综合。因此,钢铁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研究客户的真实需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增加产品的含金量,同时,控制好成本与价格。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可以预见的是,供给侧改革伴随着弱势企业的退出,会使钢铁企业生产的高端产品更适应市场,更有针对性,基础产品则将主要通过降低成本来扩大市场份额,其间的价格差距会被拉得更大。届时,市场的主要矛盾可能不再是供需矛盾,而是企业创新能否满足市场对企业创新的需要的矛盾。
  不难看出,钢铁企业改善有效供给可以从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入手,包括使有效供给精准送达用户手中所需要的服务体系建设,以最终达到需求重构的效果;也可以从管理创新、降低产品成本入手,构建与目标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价格和成本体系,从而化无效需求为有效需求。
  不过,为了长期发展,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将更强调技术创新,并立足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后的减税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年营业额3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税费全部减免,该政策执行到2017年底,以后可能还会延长;二是要把有限的财政资源尽可能多地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

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到底有哪些内涵

2. 供给侧改革对钢铁业究竟有什么意义

对于我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产业界及学界都进行过大量的分析,从经济层面来说低端产品重复建设以及低集中度是直接原因,但涉及如此大范围的供需错配,根本原因是凯恩斯主义需求侧管理的缺陷所引起。从理论特征上来看,需求侧管理主张的是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2008年后我国的宏观调控采取的是较为激进的刺激措施,其中透露出的是萨缪尔森的“逆周期”调控思想,由于投资的领域绝大多数是基础设施,而释放的大量资金令房地产投资出现了一波小高峰,钢铁产业得益于资金的流入和需求预期的增加同样出现了投产高峰。
仅2008年-2014年期间新增的高炉产能就达到6.17亿吨,超过建国以来到2008年之前的产能总和。但是由于基建投资本身回报周期较长,且“逆周期”调控本身而言是将今后的投资提前释放,因此在配套的产能投资上会出现盲目乐观情绪,导致供需的错配发生。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加快带动钢铁需求增加,不过2000年之前粗钢产量增加仍十分平缓,当年我国全国粗钢产量仍在1.29 亿吨的水平上,年增幅在5%上下,但是2000年以后随着住房政策的改革,商业地产迅速发展,并且在“三驾马车”的思想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大幅增加,2001-2008年我国粗钢年产量始终保持在20%左右的幅度高速增加,短短8年粗钢产量增加到5亿吨。而2008年之后,粗钢产量并没有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下滑,增速仅在2008年下滑到2.8%之后再度回升到10%以上,且由于基数的增加,绝对量的增幅实际上远超金融危机之前。
与之相对应的粗钢表观消费量在2006年之前仍高于粗钢产量,此后除了4万亿投资的高峰2009年略高于产量外,其他年份表观消费量均低于粗钢产量,且有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
对于供给侧管理的理解,如果用一条逻辑线条进行概括可以归纳为:经济增长-增加供给-增强刺激-利用减税-减少干预,其政策主张集中在减税和减少政府的干预上。在经过了凯恩斯主义的两轮“复辟”之后发展出来的新供给经济学实际上是传统供给学派理论的升级,学界在近年的经济理论反思中认为,“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不可偏废一方,认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是强调市场、政府各有所为,认为在新经济时代应该以创新意识来明确的指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 “元动力”。
从社会发展的层面上来说,新供给经济学认为供给侧的升级换代可以决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文明的进步正是由供给端不断的升级来推进的,由于新供给经济学是一个系统性的经济理论,因此对于我国钢铁产业今后的影响也必然是多方位的:
我国钢铁行业正值重要的转型期,而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次重要转变,对相关产业政策、政府职能转变、过剩产能退出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僵尸企业“僵而不死”的状况可能被打破,落后产能的退出从政策到地方政府的执行都会有更强的动力,但是需求端难以出现量上的好转,钢铁需求总量的下滑将成为常态。可以说供给侧改革是中央政府下的一盘大棋,环保、财税政策、进出口政策、地方政府改革等都是这盘棋局上的棋子,今后的关键就看 能否下好这盘棋了。

3. 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有哪些内涵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33459b9f7373429f.html 显示,经济学上,有效供给包括产品的品种品质与产品的成本价格,所有的有效供给都会归结为其中一种或两种的综合。因此,钢铁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研究客户的真实需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增加产品的含金量,同时,控制好成本与价格。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可以预见的是,供给侧改革伴随着弱势企业的退出,会使钢铁企业生产的高端产品更适应市场,更有针对性,基础产品则将主要通过降低成本来扩大市场份额,其间的价格差距会被拉得更大。届时,市场的主要矛盾可能不再是供需矛盾,而是企业创新能否满足市场对企业创新的需要的矛盾。   不难看出,钢铁企业改善有效供给可以从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入手,包括使有效供给精准送达用户手中所需要的服务体系建设,以最终达到需求重构的效果;也可以从管理创新、降低产品成本入手,构建与目标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价格和成本体系,从而化无效需求为有效需求。   不过,为了长期发展,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将更强调技术创新,并立足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后的减税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年营业额3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税费全部减免,该政策执行到2017年底,以后可能还会延长;二是要把有限的财政资源尽可能多地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

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有哪些内涵

4. 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中国钢铁行业长时期的高利润强烈刺激了过度的,快速的产能扩张,就连农民,轧棉花的,卖香油的,做钢结构的,做钢铁贸易的,村长镇长都投资炼钢,收破烂的都是钢铁厂董事长,造成钢铁产能几十年的旋风式增长,达到了12亿吨之巨,钢铁行业这种产能严重过剩局面是导致价格下滑,竞争白热化效益低下的原因,无序扩张不制止,落后产能不淘汰,钢铁工业就没有回暖的迹象,即使一时复苏,也会被立即死灰复燃的小钢铁抵消,最终受害的还是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老百姓的安全。国家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经过审批手续的,近二十年建设的钢铁厂一律关掉,拆除。
目前钢铁行业出现了暂时的回暖,使得钢铁界老板们久旱逢甘霖,兴奋不已。已经关闭的民营小钢铁厂蠢蠢欲动,就像惊蛰以后的小虫,从深深躲避严冬的地下复苏过来。不过,钢铁行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格局没有改变。过去民营企业靠环境污染防治降低费用增加产品竞争力,现在严格监管不能再不开除尘设备了;过去靠低工资降低用工成本,现在的工人可选择的就业机会多了,低工资不能吸引员工;过去靠承包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上缴国家税收增加企业收入,现在严格执行税法和淡化GDP政绩考核,地方保护主义渐渐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过去低质劣质产品降低工序成本,现在产品过剩,低劣产品没有了市场。唐山的小民营钢厂虽然有资源优势,但是破产是必然的,是经济新常态了供给侧经济改革的必然结果。
这次去产能的政策是以市场挤压、政策引导、技术设限、节能门槛、环保监控、银行抽贷、拆除僵尸为手段,以国资委和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以强力的考核问责为措施进行,不具体分指标到某一企业,谁在线内谁拆除。淘汰落后产能面临着不少困难。首先,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及欠缺大刀阔斧动力是国家政策难以迅速落地的一大阻碍。地方政府干涉市场过度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尤其对“招商引资”项目格外偏爱,动辄提供各类税费减免,土地优惠政策等条款吸引从外省转移过来的落后产能项目,使这些本该淘汰的“败兵”又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和死灰复燃的能力。其次,这些落后产能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渠道不畅也是急需破解的难题。手持市场退出令的企业们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导致市场跨地区、跨行业重组转型困难,财务清算困难,人员安置矛盾重重,让市场迅速摆脱这些“包袱”、轻装上阵不是短时间内能看到重大成果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要啃掉这些硬骨头,政府和企业都要拿出巨大的责任勇气和历史担当。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策“最后一公里”的实施主体,要时时以国家经济大局和转型方向为重,淡漠地方个体“私利”,针对本地区情况因地适宜地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行动,从源头上减少落后产能审批和政策优待。对能耗高、污染重、质量差的落后产能予以坚决淘汰,对短期因结构性调整出现的短期阶段性产能过剩进行宏观调节。作为政府部门的“当家人”,更该摒弃“唯GDP英雄论”等不合符市场规律、急功近利的思维思想,踏踏实实花心思,花时间重构本地区产业布局,让地方经济焕发出有生命力的青春。
对于处在落后产能泥陷里的企业来说,环顾左右抓救命稻草不切实际,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加强,依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倡导的新思路,开辟符合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标准并重的产品生产线,主动抛弃落后产能的“重型铠甲”,才能减轻“重量”,从泥沼里慢慢爬出来,摆脱生存危机。而后,再经过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强强联合、方能打造众多中国经济的先进航母。

5. 深化供给侧改革,钢铁怎么做中国冶金报

这次两会期间该报纸对于钢铁行业在供给侧改革的途径进行了多次报到,对于钢铁行业人大代表进行了多次专访。下面是对太钢李晓波代表的专访,可以窥视行业的想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改善供给侧结构是主攻方向。那么,钢铁行业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侧结构,提高竞争力?”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晓波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就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化解过剩产能  着力解决结构性问题 
“党和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很大,力度也很大,效果非常显著。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只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钢铁行业既大又强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李晓波表示。 
“钢铁行业的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既有最好的钢厂,也有落后的钢厂;另一方面,中国钢铁尽管产能严重过剩,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品种不能满足需求,需要进口。”李晓波指出。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李晓波认为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要把过剩产能坚决淘汰掉。同时,要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产能过剩行业不得再新增产能。“这是一个红线,必须要坚守住。”他说。第二件事是坚决淘汰落后企业、“僵尸企业”,给优质企业腾出空间。 
“脱虚向实”去杠杆  促使企业轻装上阵 
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积极稳妥去杠杆。 
李晓波代表认为,多年以来,钢铁企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这个时期企业大都是靠自身积累或者举债发展的。现在,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盈利能力不强,杠杆率普遍较高。 
钢铁企业如何去杠杆?李晓波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并提出要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这些措施对于钢铁企业减税降负将有很大帮助。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报告特别提到,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止脱实向虚。作为企业自身,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盘活存量资产,多渠道融资,降低资金成本,降低企业负债率,提高盈利水平。”李晓波强调。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特别提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舍小利顾大义,使企业轻装上阵,创造条件形成我国竞争新优势。 
关于用能成本,李晓波以电力成本为例指出,现在,我国发电企业发电机组利用效率低,电价还比较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因此,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站在新能源发展的高度,科学配置能源资源,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谈到物流成本,李晓波认为,铁路运输仍然是最经济、最安全、最环保的运输方式之一。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一方面,铁路部门要增加供给能力,保障运力,提升运能,满足客户需求。如果车皮总是很紧张,反过来增加公路运输,结果是不可避免带来超载超重、污染环境等问题,既不安全环保,也不经济。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净载重,珍惜和用好铁路资源。 
“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李晓波指出。 
创新驱动  补好转型升级短板 
在补短板方面,李晓波认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短板,但是企业共同的“短中之短”还是创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这一阐述抓住了关键和要害。”他说。 
如何补上创新不足这个短板?李晓波认为,创新的着力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要下功夫满足现有消费需求,现在,许多钢厂在品种、质量、成本、服务等很多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用钢行业和下游客户的需求;二是要积极引领消费需求,要靠科技创新,把产学研用有效地协同起来,形成完整的创新链,为用钢行业和下游客户设计和制造性价比最佳的材料,不断推动钢铁材料的革命,推动消费升级。 
“尽管我们有很多好的企业,我们是世界第一大产钢国,但还不能说我们已经是钢铁强国,我们离钢铁强国还有一段距离,尤其体现在品种和质量上。”李晓波说。 
中国钢铁业大部分品种产能严重过剩,多数品种不挣钱甚至亏损,而一些小众品种的技术含量、利润都很高。李晓波认为,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是要让同质化产品、常规产品的比例逐步降低,让特色品种、优势品种、高端品种的占比不断提高。 
“要干别人干不好的、干不了的,这才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李晓波强调。 
“在数量时代,我们有点钱就去扩大规模。现在,我们要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加大投入。这些年来,太钢在创新手段、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上舍得花钱,持续加大投入,推动了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显著提升。我们将继续做下去。”李晓波介绍说。2016年,太钢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尖钢正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这些年来,太钢发展当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不盲目追求产能、规模的扩大,而是坚定不移地走精品路线,走把企业做强的路线。 
“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发出的时代强音。太钢现在的钢铁生产规模是1000万吨,在中国这样一个产钢大国,从量上看显然微不足道。但是,太钢的1000万吨钢如果是国家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那就非常有意义、有价值。”说到此,李晓波显得信心满满。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中国冶金报

深化供给侧改革,钢铁怎么做中国冶金报

6. 解释钢铁产业供需情况

国内需求:全球最大消费国,建筑业和制造业支撑国内消费我国是钢铁第一大消费国,近年来消费增速保持稳定。2021年我国钢铁消费量约为10亿吨,占全球钢铁消费的51.9%,其次是印度(5.8%)和日本(3.1%)。2013-2015年“四万亿”刺激退潮,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钢铁消费需求减弱,增速从2013年的2%下滑到2015年的-0.9%。2016年后国家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拉动钢铁消费需求快速回暖,消费增速快速上升,2020年升至9.1%。建筑业和制造业是消费两大支柱,房地产是驱动钢铁消费变化的主要行业。我国钢铁下游消费主要为建筑业和制造业两大支柱,其中建筑业包括基建和地产,制造业包括机械、汽车、家电、造船、集装箱和能源化工等。从细分行业来看,地产、基建和机械是钢铁下游消费的主要领域,三者占比占整体消费的七成以上。从往年的情况来看,三大行业消费占比变化较为稳定。其中房地产消费占比最高,2021年占比为36.5%;其次为基建和机械,占比分别为21.1%和16.1%。2021年基建和房地产需求增速减弱带动整体消费增速下滑,导致消费增速从2020年的9.1%下滑至2021年的0.4%。【摘要】
解释钢铁产业供需情况【提问】
钢铁供需概况:我国主导全球需求及供给,建筑业和制造业支撑消费,政策驱动供给变化【回答】
国内需求:全球最大消费国,建筑业和制造业支撑国内消费我国是钢铁第一大消费国,近年来消费增速保持稳定。2021年我国钢铁消费量约为10亿吨,占全球钢铁消费的51.9%,其次是印度(5.8%)和日本(3.1%)。2013-2015年“四万亿”刺激退潮,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钢铁消费需求减弱,增速从2013年的2%下滑到2015年的-0.9%。2016年后国家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拉动钢铁消费需求快速回暖,消费增速快速上升,2020年升至9.1%。建筑业和制造业是消费两大支柱,房地产是驱动钢铁消费变化的主要行业。我国钢铁下游消费主要为建筑业和制造业两大支柱,其中建筑业包括基建和地产,制造业包括机械、汽车、家电、造船、集装箱和能源化工等。从细分行业来看,地产、基建和机械是钢铁下游消费的主要领域,三者占比占整体消费的七成以上。从往年的情况来看,三大行业消费占比变化较为稳定。其中房地产消费占比最高,2021年占比为36.5%;其次为基建和机械,占比分别为21.1%和16.1%。2021年基建和房地产需求增速减弱带动整体消费增速下滑,导致消费增速从2020年的9.1%下滑至2021年的0.4%。【回答】
产量:全球最大生产国,政策调控驱动总量变化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粗钢生产国家。 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10.33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2.9%,远超其他国家。其他主要钢铁生产国家还包括印度(6.1%)、日本(4.9%)、美国(4.4%)、俄罗斯(3.9%)和韩国(3.6%)。政策调控是导致钢铁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2013年至今,国家对于钢铁行业产能产量的管控愈发严格。2020年我国粗钢产能10.86亿吨,相较于2013年的11.05亿吨下降0.19亿吨。在产量产能双控政策之下, 2021年粗钢产量进一步减少3000万吨。在“双碳”目标下,政策对于钢铁行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整体来看,国家对于钢铁产量的调控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2013年-2015年“去产能”时期;(2)2016年-2020年“产能置换”时期;(3)2021年进入“产能产量双控”时期。【回答】

7. 对钢产量进行限制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吗

2016年,随着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拉开帷幕,中国的钢铁行业迎来了转机。让原本已经跌入谷底的钢价“起死回生”,钢企的利润也开始由亏转盈。政策实施已经4个年头,原本在2015年底提出的2020年钢铁行业减少粗钢产能1.5亿吨目标,也已经提前完成。那么,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现在是否已经停滞了呢?

钢价上涨 钢企翻身

在过去4年时间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无疑对于整个钢铁行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经4年的洗礼,如今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地条钢”得到了清除,建筑钢材产能结构得到优化;钢材的供需状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钢价和钢材产量齐齐上升,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走出阴霾。

2015年底,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钢铁行业减少粗钢产能1.5亿吨。在2016—2018年共压减1.45亿吨表内产能,2017年上半年淘汰了1.4亿吨地条钢,去产能总量已经超过2.85亿吨。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钢铁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并且在已有产能进行减量的同时,钢铁行业新增产能亦受到严格控制。

而在终端需求仍较为强劲的情况下,使得钢铁市场的供需关系趋于紧张,钢价也出现了质的飞跃。据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国内十大重点城市三级螺纹钢(Φ25mm)平均价格从2016年1月1日的1948元/吨,已经攀升至今天的3741元/吨,增幅为92.04%;近5年最高点2017年12月5日的4893元/吨,上涨了2945元/吨,增幅达151.26%。

随着钢价的水涨船高,钢企的日子也逐渐变得滋润,从之前的亏损大户变为了盈利大户。从2016年7月份多家上市钢企公布的报表中可以看出,不少钢企已经实现了华丽转身,利润由亏转盈。到了2018年,鞍钢股份、华菱钢铁、三钢闽光等20家上市钢企全部实现盈利。可见,供给侧改革给钢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积极的,影响深远的。【摘要】
对钢产量进行限制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吗【提问】
您好,您的问题我正在查找相关资料为您解答,麻烦您稍等片刻,感谢【回答】
2016年,随着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拉开帷幕,中国的钢铁行业迎来了转机。让原本已经跌入谷底的钢价“起死回生”,钢企的利润也开始由亏转盈。政策实施已经4个年头,原本在2015年底提出的2020年钢铁行业减少粗钢产能1.5亿吨目标,也已经提前完成。那么,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现在是否已经停滞了呢?

钢价上涨 钢企翻身

在过去4年时间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无疑对于整个钢铁行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经4年的洗礼,如今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地条钢”得到了清除,建筑钢材产能结构得到优化;钢材的供需状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钢价和钢材产量齐齐上升,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走出阴霾。

2015年底,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钢铁行业减少粗钢产能1.5亿吨。在2016—2018年共压减1.45亿吨表内产能,2017年上半年淘汰了1.4亿吨地条钢,去产能总量已经超过2.85亿吨。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钢铁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并且在已有产能进行减量的同时,钢铁行业新增产能亦受到严格控制。

而在终端需求仍较为强劲的情况下,使得钢铁市场的供需关系趋于紧张,钢价也出现了质的飞跃。据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国内十大重点城市三级螺纹钢(Φ25mm)平均价格从2016年1月1日的1948元/吨,已经攀升至今天的3741元/吨,增幅为92.04%;近5年最高点2017年12月5日的4893元/吨,上涨了2945元/吨,增幅达151.26%。

随着钢价的水涨船高,钢企的日子也逐渐变得滋润,从之前的亏损大户变为了盈利大户。从2016年7月份多家上市钢企公布的报表中可以看出,不少钢企已经实现了华丽转身,利润由亏转盈。到了2018年,鞍钢股份、华菱钢铁、三钢闽光等20家上市钢企全部实现盈利。可见,供给侧改革给钢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积极的,影响深远的。【回答】

对钢产量进行限制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吗

8. 煤炭钢铁深化供给侧改革有哪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成效也显著,而煤炭钢铁深化供给侧改革有哪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供给侧改革下一步重点是什么呢?

煤炭钢铁深化供给侧改革有哪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今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三去一降一补”等改革措施取得重大进展。南京林业大学宏观经济发展质量研究所所长范金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供给侧改革应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展开,尤其要尊重经济规律,也就是要深入调研、精准定位,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阶段,探索建立分类管理的机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