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

2024-05-17 02:38

1. 《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

主要内容:皮克斯总裁讲述自己如何从一名梦想制作用科技制作动画的工程师,变成皮克斯的领导者的过程。并揭开了皮克斯内部创意的流程,分享了自己管理皮克斯的想法和理念,既让读者可以充分了解《玩具总动员》、《怪兽电力公司》、《飞屋环游记》等景点影片的幕后创作历程,还能从艾德·卡特姆充满哲学式的管理心得中获得关于如何打破自我与企业壁垒的启发。
  
 适合人群:企业管理者、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创意型公司高层、皮克斯忠实影迷。
  
 推荐指数:五星。
  
 对于皮克斯,大家除了耳熟能详的那些经典影片,大概最多的联想就是它那等同于形象代言人的拥有者:史蒂夫·乔布斯;再稍微多一点了解的人,或许还会知道皮克斯的首席创意官约翰·拉塞特。但皮克斯真正的掌舵人却是本书作者艾德·卡特姆。
  
 他们三个人构成了皮克斯的三驾马车:乔布斯负责对外保护皮克斯,卡特姆负责内部团队运营,拉塞特负责影片的创意开发。三人各自分工,才让皮克斯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这本书虽然在内容上讲述的是皮克斯的创建过程、遇到的风险、被收购的经历,但卡特姆在分享这些故事的同时,还融入了自己对管理这个世界上声誉最响亮、战绩最辉煌的创意团队的管理心得,他开放式的思维让本书甚至可以当作一部管理哲学来读。
  
 以下30点总结不能完全解释皮克斯之所以能成为皮克斯的根源,但至少可以从卡特姆的这些心得中得到一些启发,如果你看完这本书,再看这30点,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1、把高明的点子交与平庸的团队,点子就会毁在他们手上。把平庸的点子交与一支卓越的团队,这个团队要么就对点子进行改进,要么就将点子推翻并提出更好的构想。也就是说,如果你能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他们就能给你好点子。
  
 2、聘用员工时,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让他们的技能有所提升。这些员工未来能够达到的水平,要比他们当下展现出来的技能更重要。
  
 3、永远记得:发掘那些比你聪明的人才。即使雇佣强者看起来会造成潜在威胁,也要冒这个险。
  
 4、如果你的企业里有人不敢畅所欲言地提出建议,那么受损的是公司。不要因为一个点子的来源不够正统就不重视,灵感可以来自任何地方。
  
 5、仅仅敞开心扉接受别人的点子是不够的,集思广益、广开言路,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主动采取行动的长期积累的过程。管理者应该学会激发员工们的灵感,让他们开动脑筋为公司出谋划策。
  
 6、每个公司都有许多导致大家不能坦诚相见的障碍,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去挖掘并扫除这些障碍。
  
 7、与你意见相左的人肯定有他的理由,管理者需要去理解对方背后的道理。
  
 8、想驳倒反对意见,最有效的利器就是对自己观点的笃信。
  
 9、如果大家在走廊里比在会议室里更容易说真话,公司就有麻烦了。
  
 10、许多管理者都觉得,如果自己没有对消息掌握优先权,或是在会议上被搞的猝不及防,就表示自己没有得到管理者应得的尊重。拜托,别这么斤斤计较好吗?
  
 11、把问题与大家分享,不失为一种团结人心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员工觉得自己是企业的一分子。
  
 12、我们对失败所下的第一结论通常是错误的,只看结果而忽略过程的评估方法是会造成误导的。
  
 
  
  
 13、变化和不确定因素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我们不应抗拒变化,而应磨练在意外发生时迅速恢复的能力。
  
 14、管理者的任务并非规避风险,而是营造一个让员工能够安全承担风险的环境。
  
 15、失败不是坏事,而是做新尝试时必然出现的一种结果。
  
 16、信赖他人并不代表你相信此人不会犯错,而是在他犯错时你仍然信赖他。
  
 17、事事都顺利是不可能的,如果以此为目标,会让你以员工所犯的错误作为评判标准,而忽略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18、一家企业的沟通体制不应成为组织结构的翻版,人与人的交流不应有等级的阻隔。
  
 19、切忌制定过于繁冗的规矩。为了5%的人的利益设置规矩虽然可以减轻管理者的负担,但却会为其余95%的人带来羁绊。
  
 20、有时设置限制反而能激发创意,令人不适或看似不稳定的环境,或许能催生优秀的作品。
  
 21、挑战那些极端的困难,能迫使我们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
  
 22、一个组织比构成组织的个人更容易停滞不前、难以改变,不要以为泛泛的协议就能带来改变。
  
 23、想要见证伟大,就必然经历一段不伟大的平庸,这个道理并非人人都能真正理解。在创意环境中,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捍卫新生的构思不受摧残。
  
 24、新的危机并不一定意味着噩运,它们可以检验和彰显一家企业的价值所在。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可以将员工们的心凝聚在一起。
  
 25、不要把稳定当成目标,平衡比稳定更重要。
  
 26、不要把目标与方法混淆。企业应该不遗余力的优化和改进工作方式,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但这并非我们的目标——打造出优秀的产品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
  
 27、卓越、品质和优秀这三个词需要通过付出而获得,应该由别人冠给我们,而不是由自己来宣称。
  
 28、寻找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是每个员工的责任,每个员工都有暂停流水线的权权力。
  
 29、遇到问题时,负责实施计划的人必须拥有最终决定权,也就是说,他们不必得到上级的批准就可以制定相应决策。
  
 30、不要驻足过去,要放眼未来。

《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

2. 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上)

〔海盗精神〕
  
  
        打造创新文化的要点:一、有话直说;二、不惧失败;三、敢于冒险。把这三个特点集中在人身上的话,用大航海时代的海盗来代表最合适不过了。而现在的创业者做的事就是当时候海盗做的事本质上没区别,只是环境更好更安全了,缺少了航海的感官体验,很多人就忽略了面对大风大浪所需的品质,而且这样的品质不仅要你自己拥有,还要让你的团队拥有,下面把这三点分开来说。
  
        一、有话直说
  
         降低内部沟通成本最有效的办法,但人是情绪化的动物,自然状态下团队内的有话直说只是个理论存在。一个创意公司,优秀的点子是最宝贵的,仅敞开心扉接受别人的点子是不够的,集思广益,借助集体的智慧,才能生发和收集更多的优秀点子。作为管理者,能设计出让员工不情绪化的有话直说制度是门艺术。
  
        【案例】皮克斯智囊团是由皮克斯有头脑并且有热情的五六个人组成的,包括导演、编剧、故事总监。智囊团没有权威,这一点特别重要,导演没有义务一定要听从任何人的建议,同时作为点评人,所提出的建议必须是一边拆一边建,指出问题的同时,给出你认为更好的改进方向。作为项目负责人,要把别人给出的观点看作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一种竞争。如果你用竞争的眼光来看问题,讨论就变成了你输我赢的辩论赛。卡特姆认为,作为管理者,捍卫和坚守这种坦诚的企业文化,才是他的首要任务。
  
  
         二、失败要尽快
  
         航海时代的失败往往会搭上性命,但现在失败不等于灾祸,它只是探索新的领域时无法避免的一种结果,并且失败反而是学习的媒介。聪明人会做的就是尽可能低成本短平快的试错。
  
        【案例】《怪物电力公司》的剧情经过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主人公从小女孩,改成了一个小男孩,后来又改回了小女孩;从一个专横跋扈的6岁小孩,改成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婴儿;怪物萨利的伙伴大眼仔,直到故事大纲写就的一年多,才加入到剧本中。
  
  
          三、鼓励冒险
  
         好的创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往往都是在原有的成功想法上,往前再突破一步,或者剑走偏锋形成的。当公司维护了一种允许冒险的文化时,好创意就能存活下来。航海时代的海盗敢于冒险是因为有巨大的极致诱惑,而现在公司的员工没有了当年海盗的贪婪,但爱冒险是人类的天性,所以管理者应为团队提供“唾手可得”的冒险环境,要创造一种认为冒险很安全的文化,而不是领导者总想要控制所有风险的文化。
  
          【案例】在皮克斯,软件开发部门有一个“自由项目日”,技术员们每个月都有半天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在这半天里,你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选择参与你感兴趣的任何项目,或者选择公司可以支撑的各种资源,开发你想做的东西。事实证明,皮克斯的很多创意想法,就是在这种制度下产生的。
  
 
  
 总结:创业公司应该向海盗学习,放弃存量,追求增量,高效沟通,机动灵活,勇于冒险。皮克斯作为一个成熟的公司通过管理的方式,把这样的精神文化赋予到每个员工身上,这是他们精品倍出的原因。

3. 《创新与创业精神》读后感

《创业的国度》这本关于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书,深入探讨了以色列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惊人成就及其原因,深受启发,深感震撼。虽然现在以色列的科技奇迹已经众所周知,但是当这一切第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大家还是充满困惑,为什么这一切都不发生在以色列?为什么如此不起眼的土地存在如此多混乱的同时还有如此多的创新?
 
这么一个人少,国小的国家,竟然发展成为繁荣兴盛的大国,他们是靠着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奋斗,并结合着聪明的大脑思维才能摆脱困境,才能从困窘的环境下强壮起来。“创新,将会是国家迅猛壮大的原因。”一个国家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一个国民,他没有创新意识,只懂得搬照前人的知识,那么他只能停滞不前。日本是一个小国,他们之所能够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发展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就是创新,以色列人不缺乏创新人才,所以国家经济才得以发展。
C!S5Ff;Bp+H.^ B0 
宿迁地处淮河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尽管由于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历史传承等因素,宿迁人在创事创业上缺乏一定的创业文化和精神。但以色列创新创业的精神依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宿迁地处苏北,今年来交通发展与城镇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中企业与高科技企业是发展的主导,但并不完全符合目前宿迁的发展。我认为就目前来看,大力推动发展中小企业是宿迁可行道路之一。社会发展一部分靠的是老百姓的消费,老百姓主要是在中小企业里面,中小企业掌握中国消费者的空间,也就是说中小企业掌握经济的命脉。
中小企业的发展,靠的是全民参与与全民创业。可能做到全民创业不太现实,但可以更大范围地激活创业主体,推动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文化建设。全面推广“三来一加”、“创业行动村村行”等创业模式,正如缪书记所言,积极鼓励农民“内转外输”创业、在外人员“凤还巢”创业、科技人员兼职创业、待业下岗职工、残疾人员、高校毕业生、转业军人等自主创业,激活民间资本由“休闲态”向“市场态”转变,挖掘本地优势,激发内生能量。
"t7vDXb)[}7|0 
艰苦创业决定发展,创业精神激励艰苦创业,创业文化培养创业精神。宿迁人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吃苦耐劳、坚毅刚强、大气豪爽、深明大义、质朴热情的优秀文化传统。相信我们保持传统,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宿迁的发展会更加迅猛、和谐。

《创新与创业精神》读后感

4. 《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创新公司》([美]艾德·卡特姆)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_1NekdUO2SCqqCcmqh3_g
 密码:17bo    
书名:创新公司
作者:[美]艾德·卡特姆
译者:靳婷婷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2
页数:324
内容简介:
你可以从本书中读到《玩具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等电影精彩的制作故事,了解皮克斯各项具体的创新管理举措,还可以发现从企业初创到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答。无论是想寻求创新突破的传统企业,还是想寻求健康快速发展的新兴企业,无论是已经发展壮大的大公司,还是初具规模的小企业,无论是想要让团队更有活力的管理者,还是想在工作中变得更有创意的普通职员,阅读本书都将大有启发。
作者简介:
艾德·卡特姆(Ed Catmull)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总裁。2006年皮克斯加入迪士尼后,同时担任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和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总裁。他荣获过5次奥斯卡奖,其中包括戈登•索伊尔科学技术终身成就奖。乔布斯曾称赞艾德·卡特姆“极为明智”,“极具自知之明”,“思想深邃”,“非常、非常聪明”并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他在犹他大学取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与夫人和孩子住在旧金山。
埃米·华莱士(Amy Wallace)
记者,《纽约时报》周末版商业板块专栏作家,并为《纽约客》《连线》《洛杉矶时报》等供稿。现任《洛杉矶时报杂志》的州总编辑。

5. 《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创新公司》([美]艾德·卡特姆)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FS8R51mHHD_9GtA13FsBA
 提取码:MIJT    
书名:创新公司
作者:[美]艾德·卡特姆
译者:靳婷婷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2
页数:324
内容简介: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机器人瓦力》《飞屋环游记》等14部脍炙人口的动画长片, 近30次奥斯卡奖,  7部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7次金球奖;
●几乎每一部电影一上映都位居票房榜首,所有电影都曾进入影史票房总榜前50,每一部电影都是商业与艺术的双赢。
●即便新兴动画公司不断涌现,皮克斯始终保持动画界的王者之位,这一切背后的秘密就在于:不断推动创新的创意管理方式。
你可以从本书中读到《玩具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等电影精彩的制作故事,了解皮克斯各项具体的创新管理举措,还可以发现从企业初创到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答。无论是想寻求创新突破的传统企业,还是想寻求健康快速发展的新兴企业,无论是已经发展壮大的大公司,还是初具规模的小企业,无论是想要让团队更有活力的管理者,还是想在工作中变得更有创意的普通职员,阅读本书都将大有启发。
作者简介:
艾德·卡特姆(Ed Catmull)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总裁。2006年皮克斯加入迪士尼后,同时担任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和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总裁。他荣获过5次奥斯卡奖,其中包括戈登•索伊尔科学技术终身成就奖。乔布斯曾称赞艾德·卡特姆“极为明智”,“极具自知之明”,“思想深邃”,“非常、非常聪明”并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他在犹他大学取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与夫人和孩子住在旧金山。
埃米·华莱士(Amy Wallace)
记者,《纽约时报》周末版商业板块专栏作家,并为《纽约客》《连线》《洛杉矶时报》等供稿。现任《洛杉矶时报杂志》的州总编辑。

《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6.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读后感(精选7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读后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读后感1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我很早就列好在必读书单中的一本,他在豆瓣的评分高至90分,是大家公认的大事经典之作,尤其是对于创新创业领域的同学说,实乃入门必读之书。
    三天的端午假期,我把这本书看完了。如果让我评价,仅从第一遍的阅读感受说,只能算一般,有很多收获,但谈不上过瘾。与阅读《智能时代》、《运营之光》、《把时间当朋友》相比,它给我带的惊喜并不多,那种我期待的电光火石、茅塞顿开的观点似乎少了些,而且内容的理解上也比较晦涩。
    我想,这可能是自己的现实工作中还未经历过书里所说的那些观点,也或者是大多数经典的书籍仅仅在读一遍的情况下是很难领会到它的精髓。但之所以被那么多人评为经典,必有其经典之处,所以后续我仍然会多读多理解几遍。就目前读完的感受说,有几点对我启示很大。
    其一,《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让我明白了创新的含义,之前总是听到各种各样的创新理论,比如颠覆式创新,微创新等等,但从没有具体思考过,什么是创新,我们应该如何去界定创新。
    日常生活里,我们听到创新的第一反应是高科技,或者是将创新与创意、好点子联系在一起,也或者是人们开创了一项新的生意也被称为创新,这些观点是不完整的。
    书里给出的观点比较全面,一种定义是指,将资从产出和生产力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及产出较高领域的方式方法就是创新,比如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东西,任何一家不错的美国餐厅早就开始生产它所供应的最终产品了。
    但是凭借的应用管理方式的创新,他们将产品标准化,设计制作流程和工具,并基于工作流程设定标准,基于标准培训人员,麦当劳大幅度的提高了资的产出,这是从供给端定义的创新;另外一种定义是指,创新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了新的价值和满意度,甚至创造了新的客户,这是从需求端定义的。
    基于以上的定义,创新主要分为三个类别,产品的创新——即产品或服务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及制造产品与服务,并且将他们推向市场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与活动的创新、社会创新———即市场、消费者行为和价值的创新。
    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的定义,创新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无比重要的企业增长、社会进步的动力。
    于是,我在想,创新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发现创新的?有了这些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创新落地到企业真正增长的业务?
    这也是我从本书中得到的第二个启示。
    我们之所以有机会创新,之所以有机会创业,不是凭空捏造无端想出的,其本质是在于变化,是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是国家政策、人口规模、消费趋势、新技术等等的变化。
    正是有了这些变化,才给了企业创新的机会,让察觉到变化的企业在巨头还未察觉或已经察觉但并未行动时快速揭竿而起,快速增长,成为下一个巨头。
    所以说,当公司以同样的产品满足同样的客户群体,但每年的收益却每况愈下,不是的产品不够好,很可能是客户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要有重视变化、拥抱变化的意识,这一点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这几年的折腾,也从内心真正意识到拥抱变化的重要,不再视变化为威胁和恐惧。
    那么关键问题了,在拥有重视变化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如何如发现、寻找变化呢?进而给我们创新提供条,让公司的业务能弯道超车。
    书中给出了部分答案,书里认为,创新的一半自于七个方面:
    1、意外的事。
    2、不协调事。
    3、程序需要的创新。
    4、产业或市场结构的变化。
    5、人口统计。
    6、认知的、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
    7、新知识。
    相信作者已经总结的比较完整了,我们从需要关注着七个方面,从他们的的变化中去发现创新的机会,然后重视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去落地创新的方案。
    但我认为,真正在落地时仍然困难重重,比如你是如何去鉴别这些变化的,什么样的差异在你看就是书本里说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还能引起你的重视?
    或者说,我们应该重视怎样的变化,变化到什么程度?它的标准是什么?我想,这很难有标准,只能是凭借个人的经验和商业感觉了。
    所以我越越理解,创业也好,管理也好,他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都没有标准答案,只能边走边想,并且实践尤为重要。
    另外,书里的另一处观点对我启发很深,或者说打开了另外的思考维度。
    我一直认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领导者,不论是销售部门、运营部门、技术部门,他们所具备的核心能力是洞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就是说,这名管理者能够根据当下团队的现状、市场现状、产品现状、以及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发现当下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协调资去解决这个问题。
    并总能在不同阶段发现并解决困扰当下的问题,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已然是高手,他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审时度势,找到问题的核心,并解决它。
    但这本书给出的观点除了发现并解决问题外,还提到管理者不光要把精力放在发现并解决问题上,还需要关注可能存在的机遇,比如书里前半部分提到的意外的事、不协调事等。
    这些机遇很可能是下一次创新的开始,这就好比是不仅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天空,发现变化并基于此创新,这是不同纬度的观点,它对管理者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有管理的能力,还需要有创新、战略的能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读后感2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著作,管理学方面的书以前也读得很少,因为印象中就觉得管理学就是一门很水的专业,是一些枯燥空洞的理论,这本书看下来虽然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有很深的体会,但是看到了很多颠覆于一般思维的想法,对于创新有一些全新认知。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什么是创新?创新是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特征,书中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创新是什么,它并不只局限于科技、发明,我印象很深地是日本的社会创新,二战后的日本,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技术积累,但它却完成了迅速崛起的神话,它的策略就是创造性模仿,在别人的原创上加以改进,通过市场创新去打败原创者。我最近在帮我同学找供应商管理方面的资料,发现日本人在生产及运作管理上很厉害,比如丰田,它的精益生产,JIT生产让管理创新渗透到产品开发设计的整个过程,并且它让这种创新在一代又一代的丰田人中保持下去,不仅让丰田在数十年内成为世界汽车第三生产商,也让世界各地企业争相效仿。这种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也是彼得德鲁克所推崇的。他认为,虽然很多创新与科技有关,但是科技含量很低甚至零科技的社会创新,不但机会更多,而且效益更大。
    第二,为什么要创新?作者引用了许多实际中的大企业、公司例子来说明创新的重要性,书里也提到了企业家精神并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性机构,在公共服务机构,如政府、学校、医院,其实更需要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引用德鲁克的话来说:“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能让任何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与自我更新能力。这首先是因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是对原有的一切”斩草除根“,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次推出一个新产品,下次实施一项新政策,再下次就是改善公共服务。其次,因为它们并没有事先规划,而是专注于每个机会和各种需求。再次,是因为它们是试验性的,如果它们没有产生预期的和所需的结果,就会很快消失。”创新固然可以令一个企业成功并赢得财富,但是创新的意义不仅限于此。在本书的“结论”中,德鲁克把创新引申到企业家社会的。
    第三,如何进行创新?我想这个问题在座的每个人应该都思考过,创新是处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但我以前就觉得很难实行。在这本书,告诉我们创新是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去学习的,创新需要训练。我自己读下来,归为以下三方面:
    其一,要拥抱变化、专注机遇。德鲁克提出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三个内部来源: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及程序需要;四个外部来源: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及新知识。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发现创新机遇,系统的创新要有目的、有组织地寻找变化,要对这些变化本身可能提供的经济或社会创新的机遇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所以我们要主动拥抱变化、专注机遇。
    其二,要成为一名创新实践者。这一点可以联系工作实际,书中提到我们要做的有:学会思考,多看、多问、多听,目标明确,从细微处入手,不断地学习;禁忌:不要太聪明,不要尝试为未来进行创新,创新也需要勤奋、毅力等。
    其三,形成创新的机制,要有战略。德鲁克就三种企业模式: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现有企业,分别指导如何建立良好的机制,以保持企业的创新动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战略,在书中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创新战略。比如,孤注一掷攻其软肋生态利基改变价值和特征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读后感3    近期,读完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我曾经看过不少有关创新方面的书籍,此书一览,其它的书基本上就不必再看了。经典的价值就在于此。
    此书的逻辑十分清晰。德鲁克先详细介绍了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包括三个内部来源,四个外部来源;然后,德鲁克阐述了在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现存企业中,如何实践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如何构建良好的创新管理机制;最后,德鲁克为我们指导了实施创新的战略方法,如孤注一掷,攻其软肋等。
    创新一词,遍地开花。什么人都在说,我们要创新,但是,究竟什么是创新呢?恐怕一时半会多数人无法出口。
    创新无疑意味着变化,但又不等同于变化。只有这个变化,在同等资源、同等条件下,产生更多的利益,也即,同样的投入,更多的产出。唯其如此,变化才能称为创新。
    对于创新,还有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创新单纯理解为高科技创新。在此书中,德鲁克把创新清晰地定义为七个来源,三个内部来源: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及程序需要;四个外部来源: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及新知识(也即高科技)。可见,高科技只是创新中的一种。德鲁克的理解,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名词,而非科技名词。内部创新比外部创新风险低、成功率高,高科技创新在所有创新中风险最高、成功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高科技的接受时间比较长、需要形成配套产业,当然,如果成功了,高科技创新带来的心理成就感最大,企业也会占据行业的龙头地位。
    关于此书,总结成几句话。
    其一,拥抱变化。可从二个方面来理解。一、变化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就近看,手机行业就如此。10年前,在手机行业兴起时,诺基亚成功抓住机遇,风光无限,全球市场份额在50%以上,而近几年,特别是在iphone出世后,诺基亚败退,江山不断被吞噬,如今已被苹果超越,不得不转向wp7平台,以图东山再起。原因也很明了,客户在得到基本的通讯功能后,更加追求手机的体验感、个性化和智能化,这就是客户在使用手机后产生的变化,而诺基亚没有及时迎接变化,迟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败退。二、主动拥抱变化。还是谈手机。最近新闻,htc老板成功登顶台湾首富,其新增的财富,很大部分在于这几年htc手机的蓬勃发展。我们知道,早在5、6年前,htc就已经推出智能手机,吸引了不少爱好者,这二年,在google发布android平台后,htc更是及时跟进,快速推出新版手机,成功占领大陆和欧洲市场。htc成功的原因,恐怕就在于主动拥抱变化,而不是静静等候,或安于现状。
    其二,形成创新的机制。企业是否鼓励创新,有利有弊。试想,如果在一个企业内,特别鼓励创新,那么所有人都去搞创新去了,普通的工作没人干,企业肯定出现问题;而如果一个企业死守现状,不作创新,那么这个企业最终也会被淘汰。如何打破这个悖论?德鲁克就三种企业模式: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现有企业,分别指导如何建立良好的机制,以保持企业的创新动力。对于现在企业,注意四个领域:第一,接受创新;第二,评估创新;第三,构建组织架构和人员;第四,注意禁忌。对于新企业,注意四个要求:第一,关注市场;第二,关注财务;第三,建立团队;第四,确定创始人的角色。对于服务机构,创新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德鲁克建议注重以下几点:第一,界定使命;第二,合理表达组织目标;第三,视情形调整目标;第四,重视机遇。如果企业能按照德鲁克的建议去实施创新机制,相信成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其三,要有战略。创新思路的挖掘和创新机制的形成,是一种战术,但是要真正把创新搬上市场,企业必须要有战略。德鲁克在书中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创新战略。比如,孤注一掷,就是将所有资源导向一个方向,全力以赴,以占据行业领头羊为目标;攻其软肋,就是重视行业领导者忽视的成功或失败的`机遇,在对手麻痹大意的之时大力发展,最终取而代之;生态利基,则适合小企业,目标是在行业领导者不肖一顾或不能兼顾的小众市场中有所作为,持续发展;改变价值和特征,则从价格、客户现时状况及客户价值等方面,由表及里,满足客户深层次的需求。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作为一个创业者,德鲁克的这本书可谓适如其时,如一口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读后感4    创新就是能够在同行业中“赶”在前面去沟通,在同类技术中总结、对比和分析,让优秀成果“超”额产出,大力倡导“走出去、请进来”做法。
    要想赶在前边,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不能靠常规性质的思维进行处理问题,比如能从钢筋料头材料的节省想到对于大体量的工程,能否考虑定制专有材料,打破常规的加工尺寸,同时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对应这一项内容的专用其他材料也可以进行升级改造,推动相关业务整体的提升,从点到线、面、乃至整个体的变化,不断创造出优势的产业和技术。
    超额成果的利用,并不是最终的结尾,还要勇于突破,大力倡导走出去,到新的项目中去实践,并进行评价,开展纵、横向的应用讨论,从而确定该成果的优势和劣势,进而突破唯我独尊的心态,在自我对比中进行优化,不断超越自己。
    作为企业,对于员工更要进行大力提倡,让大家都动起来,发散性的进行思维。每位员工所在的岗位不同,思路也不一致,但是创新的思想是相同的,都希望自己有奇思妙想,并且在不断的尝试中,让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在不断的尝试中,让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读后感5    之前了解彼得德鲁克是从阅读《跟德鲁克学领导力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开始的,这本书我反复阅读,领会了部分意思,就感觉受益匪浅,运用到工作中,效果甚佳。从去年听过徐纪罡老师讲授的《企业创新管理》课程后,就一直在思考创新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略有收获,但收效甚微。从拿到《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本书开始,我就觉得很多困惑可以慢慢解开,学习这本书,一定能让自己有所收获,对工作有所促进,果如其然。解决了三个问题:创新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创新?为什么要创新?
     创新到底是什么? 
    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手段,企业家从事创新活动。并且创新是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工作,这意味着创新是可以学习的,是可以通过日常训练加以实践从而熟练掌握的。创新是企业家的标志。这句话使我眼前一亮,明白了创新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创新,更需要企业家精神,既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那我就一如既往的去创新,去追求企业家精神。平时我们所理解的创新大多局限于技术的创新,比如技术革命,然而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也许仅仅一个创意、一个新的认知、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就可以成为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它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结合工作实际,我们的创新主要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大到机制、流程制度创新,引入成熟先进的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效率。小到一条建议、一个想法、一个小改善等都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就是引进先进技术或是自身技术的优化改进,达到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的目的;产品创新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技术创新产品,从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怎么样才能创新? 
    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将创意发展为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机构成功地孕育出企业家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如何成功地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赢得市场?读完这本书,就有了答案。如果你懂得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你就能系统化地管理创新;如果你懂得运用创新的原则,你就能使创新发展为可行的事业。彼得德鲁克在书中的创新实践里,主要揭示了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程序需要、产业与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和新知识。德鲁克认为,变化为新颖且与众不同的事物的产生提供了机会。绝大多数成功的创新都是利用变化达成的。对于认知的变化,这个与个人的教育程度和思维习惯有很大的联系。德鲁克说无论引起认知变化的原因为何,它都创造了大量的创新机遇。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新的创新机遇,就如那句谚语——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然而我们很难确定某个认知变化是一时的流行还是永久性的变化,以及它所带来的真正后果,因此,以认知为基础的创新必须从较小且非常具体的地方做起。德鲁克开始时便强调,以上7个创新机会的来源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而且有重叠的地方。这种情形可以被看作一栋建筑物的七个窗户.每个窗户看到的部分景色均可从另一扇窗户看到。但从窗户正中得到的景象却截然不同。这也正是这个篇章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力图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以摆脱自己的眼光、知识和理解力的局限,去识别新的现实、变化、机遇和挑战。
     为什么要创新?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创新无疑是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和市场竞争。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大型企业需要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作为日常管理的常态,以应对变革;生活在变革时代的人们是幸运的,因为这个时代充满了机遇。德鲁克说,应对变革的最好办法是创造变革。我们应遵循他的教诲,并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真正贯彻到实践中去,积极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创新既要雷厉风行,也要久久为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读后感6    创新一直是一个时尚话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工作中我们遇到的各种激烈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让我们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对我们企业而言,创新是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的源动力。
    虽然德鲁克写的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但作为公司一份子的我们,也是与这个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的创新组成在一起,会最终成为公司的创新和未来。
    创新是需要理论的。每一个创新背后都是要有强大的理论基础,是在前人的积累上总结出来的。
    创新更是需要实践的。创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创造,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最终还是实践为目标的。有些创新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些都会成为后续不断改进的基础;而那些成功的创新,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
    德鲁克认为创新有七个来源,对我们来说,创新更多的时候是来自于工作中的不协调事件。我们在工作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很多没有办法做下去的事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改进和优化,这就会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是为企业不断改进的过程。
    给我们印象最深是近一年多采购的变化,我们对采购的认知,对工作方式的变化,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而源头就是新领导带来的新采购思路,新采购方式,也是因为我们原有的流程,原有的方式是存在问题的,而这些都是我们在不断改进创新的过程。
    以小论大,公司也需要创新,在现在市场环境如此恶劣,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创新是企业活下去的希望。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六排放升级需要,都是机遇,也是挑战。读后感·但如何在这个时候抓住机遇,是我们整个企业需要讨论的。如果还是跟以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终将被时代淘汰。创新将是我们生存壮大的一剂良药。
    就如德鲁克所言,我们需要一个企业家社会。作为企业而言,我们也需要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司,每个人都把自己作为公司的主人,主动创新,把自己作为公司创新实践的开创者,我们把创新作为工作中常用的工具,才会让公司具备长久的活力和竞争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读后感7    在公司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拜读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受益匪浅。作者彼得。德鲁克,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称为“大师中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本书系统的讲解了创新与企业以及企业家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三部分: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
    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是,要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我一直认为,创新很难,是那些智商超群、绝顶聪明的人才能做到的,一般人是不能做的,创新有很大的风险。但是在本书中讲到,创新是可以学习、可以复制的;有目的的创新,可以减少90%的风险。
    创新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例如目前焊装车间总拼工位,我们采用ABB的GateFrame技术在同一工位实现褒迪、欧胜两大系列产品,地板定位采用电磁铁和PLP系统适应不同长度、不同底盘状态的车型需求,能满足不同轴距、低中高顶100多个车型的混线生产需求。读后感·这一创新来源于车型种类多,轴距复杂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创新,这就是有目的的创新。
    此外,书中也对创新机遇的来源做了系统讲解: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新知识。
    创新有了,但是,只有创新不行,必须还要有创新的管理。这就是所谓的孤芳自赏是没有用的。很多高精尖企业,上了三板,可是没有效益,股票从很高的价格跌到停板,为什么,就是由于这些企业,只有科学家技术员,没有企业家管理。
    书中第二部分集中阐述了企业家管理独特的政策、措施、组织结构、人事安排和财务预算。真正的企业家管理,是即使某一天管理者不在了,企业精神也能传承下去,自动持续创新。
    我理解为这就是公司的文化精神传承,组织机构延续。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实践的精神,即作为一个管理者,无论你管理的是上万名员工还是几名员工,要从商业角度出发,从社会问题出发,制定出适合自己部门的制度,形成适合自身团队的氛围,并传承发展下去。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欧胜新车型的调试和国六项目的开发,并通过以下三项措施保障项目顺利开展:
    1、制定严谨的工作计划,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成果可视化;
    2、学习多元化知识,多交流多培训,有目的的创新应用于现场生产;
    3、针对人员年轻有活力的特点,打造一支敢拼、敢闯、有活力的团队。
    创新的路上,我们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但我们会始终坚持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持续创新,解决现场质量及工艺问题。为打造成一流的商用车企业做出贡献。

7.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近期,读完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
  
   我曾经看过不少有关创新方面的书籍,此书一览,其它的书基本上就不必再看了。经典的价值就在于此。
  
   此书的逻辑十分清晰。德鲁克先详细介绍了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包括三个内部来源,四个外部来源;然后,德鲁克阐述了在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现存企业中,如何实践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如何构建良好的创新管理机制;最后,德鲁克为我们指导了实施创新的战略方法,如孤注一掷,攻其软肋等。
  
   创新一词,遍地开花。什么人都在说,我们要创新,但是,究竟什么是创新呢?恐怕一时半会多数人无法出口。
  
   创新无疑意味着变化,但又不等同于变化。只有这个变化,在同等资源、同等条件下,产生更多的利益,也即,同样的投入,更多的产出。唯其如此,变化才能称为创新。
  
   对于创新,还有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创新单纯理解为高科技创新。在此书中,德鲁克把创新清晰地定义为七个来源,三个内部
  
   其三,要有战略。创新思路的挖掘和创新机制的形成,是一种战术,但是要真正把创新搬上市场,企业必须要有战略。德鲁克在书中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创新战略。比如,孤注一掷,就是将所有资源导向一个方向,全力以赴,以占据行业领头羊为目标;攻其软肋,就是重视行业领导者忽视的成功或失败的机遇,在对手麻痹大意的之时大力发展,最终取而代之;生态利基,则适合小企业,目标是在行业领导者不肖一顾或不能兼顾的小众市场中有所作为,持续发展;改变价值和特征,则从价格、客户现时状况及客户价值等方面,由表及里,满足客户深层次的需求。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作为一个创业者,德鲁克的这本书可谓适如其时,如一口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8.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要求创新,有时候想一想创新是一个挺难的事情,就像创业一样,有些人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就创业成功了,那么创新呢?
  
 创新机遇的来源也有很多:一,意外事件,一个意外的机会就使得生意成功了,作者举了梅西百货销售家电,而超过其主营业务服装的例子,意外的事情可能和我们的传统认知相差甚远,但是接受它就好了,这个意外也许会让你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当遇到意外事件的时候,管理层也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勇敢的去接受它,而不要去打压它。二,不协调的事件,对于这种宏观的不协调现象,这种重大的创新机遇,通常只适合小型且资源高度集中的新企业、新程序或新服务中。三,程序需要,俗话说“需要乃是创新之母”,“需要”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机遇,它以任务为中心,使存在的程序更趋完善,更替薄弱环节,用新知识重新设计一个既有的旧程序。同时,通过提供“欠缺的环节”而使某个程序成为可能。四,产业和市场结构,当产业和市场结构重新洗牌的时候,每个企业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业务以及自己的未来,只有能够满足趋势的变化,企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此时企业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此时让我想起了《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里面的情况,当更小的硬盘出现时,如果企业还是抱着大的硬盘不放,企业最终也只好走向破产。五,人口统计数据,人口统计数据是一个非常能够看出一个国家人口走势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青少年人口增长多的话,生产青少年产品一定会赚钱,而一个国家是老龄化社会,那么生产青少年用品过剩的企业就不能成功,反而是老人用的产品及服务更有前景。六,认知的变化,当人们的认知发生变化的时候,所关注的焦点也会有所改变,所以也会引导新的创新。七,新知识。基于知识的创新所需要的时间最长,基于知识的创新要求对所有必要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还要有清晰的战略定位。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企业家精神就是要不断创新。而对于新的企业就要学会管理。培养企业家精神还需要管理实践,首先,管理层应将目光放在寻找机遇上。其次,为激发整个管理层的企业家精神,公司应该每半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天的管理会议。第三,派高层管理者与基层人员座谈。并建立衡量创新绩效的系统。首先建立起成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的反馈系统。第二,将所有创新努力进行汇总,并进行系统评估。第三,企业家管理必须根据公司的创新目标、绩效、在市场中的位置以及它作为一个企业的整体表现来对公司的整体创新表现进行评估。
  
 除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本书的最后部分还介绍了一些企业家战略,包括“孤注一掷”,“攻其软肋”,生态利基以及改变价值和特征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