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历史

2024-05-17 14:52

1. 祖国历史

做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同黄河、长江一样自源头滚滚流来。今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现代。蓦然回首,中华民族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个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美好的尧舜让贤,神奇的大禹治水,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曙光。夏、商、周朝的昌盛,秦、汉、唐时期的辉煌,给祖国历史文明史上刻下了生动的一笔。祖国的历史是辉煌的,更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伟大的诗人屈原,忧国忧民,身沉汩罗江。抗元将领文天祥,以一腔爱国热忱,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这些豪杰无疑向世界上证明,炎黄子孙不愧为龙的传人

祖国历史

2. 历史这个词的由来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
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便以历史二字附会之,使其成为对应词。

扩展资料
历史应具有以下特点:
1、有一定的史籍史料为依据。人们了解古代的历史主要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内容翔实的古书大大提高了历史的透析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有古物或遗址可以做比较。从古墓中发掘的古物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可以使人们了解古物所属年代的风土人情。而对于遗址(如三星堆遗址)而言,科学家通过化学元素分析法(如C14检测法),或对地质层进行研究,就可以对历史有一段明晰的了解。
3、符合人们的普遍意愿。即使是神话传说,也绝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经过长期的生产过程中,被广大劳动人们一直接受的故事。而对于童话而言,是人全凭自己的思想编造的故事,并非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3. 什么叫历史 为什么叫历史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1. 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 沿革,来历   3. 过去而不能改变的事情,而且具有一定的价值   4.于事件的载体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词源出处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也有人认为“历”乃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而附加之辅助义,其意味着人类所经历过的事情,在意义上其概括范围远较“史”字为之大。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什么叫历史 为什么叫历史

4. 怎么了解历史?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了解历史的方法有:
1、联想比较记忆法:没有联想比较,就没有深刻的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是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不仅能使我们巧妙地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2、规律记忆法:规律记忆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之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帮助你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例如,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许多国家发生,但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主要的规律就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它的发展。

3、学会阅读:尤其是阅读教材,在阅读教材方面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取得课堂上的主动权。在课堂上,要知道老师,讲的层次性,针对性的问题。是启发大家,什么内容需要详细的读,反复的思考。在做历史笔记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圈点批注,给历史名词概念人物,所做的补充,要做一个大概的了解,重点知识部分要重点记录。

5. 中国历史上记录历史的人叫什么官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官方历史。

中国历史上记录历史的人叫什么官

6. 什么叫历史?


7. 历史与历史学有何区别与联系,请举例分析

1、定义不同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2、广义方面不同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
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3、史学沿革不同
历史:“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
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
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便以历史二字附会之,使其成为对应词。
历史学:历史学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孔子就已经开始历史学教育,创作《春秋》著作。到汉朝司马迁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历史学体系和创作形式,历史学已经开始成为官方研究重点。东汉的班固就是在专门保存书籍的兰台(御史台)修史,开始官方对史学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随着封建民主制度发展,到晋朝不仅设立官方专业的著作省,也有了专门负责著作、修史的高级官员,同时允许民间修史。官史和私史并存,体现官方立场和人民立场的史学观也逐渐形成。后世通常把官方和民间都认可的相对客观、准确的历史著作作为正史,代表官方史学。

历史与历史学的联系:
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历史学

历史与历史学有何区别与联系,请举例分析

8. 历史著作

中国史
翦伯赞的《中国史纲》,侯外庐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如向达的《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周谷城的《世界通史》郭沫若的《奴隶制时代》,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第一、二、三编的修订本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五卷六册,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尚钺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等。
西方史学史作品:主要有:郭圣铭的《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 83年版)、孙秉莹的《欧洲近代史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刘昶的《人心中的历史—当代西方历史理论述评》(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宋瑞芝等主编的《西方史学史纲》(河南大学出版,1989年版)、张广智的《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董进泉等人编著的《历史学》(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流派从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张广智、张广勇的《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徐正等主编的《西方史学的源流与现状》(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庞卓恒主编的《西方新史学述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夏祖恩编著的《外国史学史纲要》(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杨豫的《西方史学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王建娥编著的《外国史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郭小凌编著的《西方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张广智、张广勇的《现代西方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徐浩、侯建新的《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何兆武、陈启能主编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这里所列,一是就我个人所见到的,可能还有遗漏;二是尚不包括个人论文集,如前引张芝联的两本论文集、何兆武的《历史理性批判散论》(注: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陈启能的《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注:团结出版社1993年版。)等有关研究西方史学史的论著。

  仅就以上所列的十几种西方史学史的作品,无论是独著,还是合著,都是各位学者的多年辛劳的成果,各有特色,各有侧重,难分轩轾,岂可妄加评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郭圣铭的《西方史学史概要》到何兆武、陈启能主编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其总体学术水平是呈递进型的,说它是“与年俱进”也未尝不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十三位专家、历时八年共同撰写的(两位主编通稿即用了一年)《当代西方史学理论》是一本具有高水平的学术论著,体现了当代中国学者近二十年来在西方史学史领域内的研究水平,也是开始对西方史学史进行独创性研究的表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