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

2024-05-11 03:55

1. 解析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银行是个很保险的地方,那么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同样也会认为是保险的,而且到银行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银行的人也总会说没有什么风险。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对理财产品有过接触的人就会知道,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有风险的。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银行理财产品大致分类,即可以分为保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型产品、保本浮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型产品、非保本浮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型产品。然后,弄清楚银行理财产品按投资方向的分类,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货币市场类产品、资本市场类产品、产业投资类产品。还有就是要需要弄清楚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分类,及可分为超短期产品、短期产品、中期产品、长期产品以及开放式产品。最后,弄清楚银行理财产品按照设计结构的分类,银行理财产品分为单一性产品和结构性产品。当你对以上的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再根据不同理财产品的风险性来决定购买哪种产品。一般说来,保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型产品的投资风险小于保本浮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型产品小于非保本浮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型产品,但不能一概而论。如有的结构性产品虽然采用的是保本浮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型设计,但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能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很小。而有的债券类产品虽然为非保本浮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结构,但其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较稳定,风险较小。通常,期限越短,流动性风险越小,而期限越长,则流动性风险越大。      现在各种理财产品的出现,导致了很多虚假诈骗的事情发生,所以就算是银行出的理财产品,在我们购买之前还是要了解各种相关的信息,以防被忽悠了。

解析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

2.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六:操作风险

      银行办理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必须做出补偿或赔偿;法律文书有漏洞,被人钻了空子;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外部人员欺诈得手;电子系统硬件软件发生故障,网络遭到黑客侵袭;通信、电力中断;地震、水灾、火灾、恐怖袭击;等等,所有这些,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这一类的银行风险,被统称为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一项自银行开展经营活动以来就存在的古老风险,但是操作风险长期以来都没有被完整地纳入银行风险管理框架内,甚至难以得到一个全面、权威的定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金融管制日益放松、金融技术日新月异,银行的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业务日趋复杂,操作风险给银行业带来的危害愈发凸显。全球很多银行出现了由于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事件,且造成损失的金额和影响巨大,甚至不乏一些看似稳健运营的银行由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引发破产的示例。      这些事件进一步体现了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操作风险管理对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带来了全新的巨大挑战,银行业界和监管层都意识到有必要将操作风险作为一项专项风险进行研究,从而摸索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      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操作风险中的风险因素很大比例上来源于银行的业务操作,属于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单个操作风险因素与操作损失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可以界定的数量关系。      (2)从覆盖范围看,操作风险管理几乎覆盖了银行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不同风险。既包括发生频率高、但损失相对较低的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纰漏,也包括发生频率低、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大损失,甚至危及到银行存亡的自然灾害、大规模舞弊等。因此,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覆盖操作风险的所有领域几乎是不可能的。      (3)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言,风险与报酬存在一一映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一定适用于操作风险。      (4)业务规模大、交易量大、结构变化迅速的业务领域,受操作风险冲击的可能性最大。      (5)操作风险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范畴,操作风险管理几乎涉及银行内部的所有部门。因此,操作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事情。      国内有人对我国的操作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特征大概可以总结为:      (1)损失事件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主要可以归因于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占到损失事件比例最大的是商业银行业务中的内部欺诈。      (2)单笔损失金额的均值相差很大,在度量操作风险时,应该分别考虑每个业务部门和每个风险事件组合下的损失分布情况。      (3)损失事件的多少与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成正相关,但损失金额多少与总资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4)从损失事件数目和损失金额的地区分布看,操作风险不一定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分支机构,但是肯定会发生在管理薄弱、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的地区。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主要原因      1、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一是所有者虚位,导致对代理人监督不够。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很容易导致银行高管人员利用政府产权上的弱控制而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进行违法违纪活动。四是内部控制能力逐级衰减。国有商业银行的“五级”直线式管理架构,由于内部管理链条过长,信息交流不对称,按照“变压器”原理,总行对分支机构的控制力层层衰减,管理漏洞比较多。      2、内控制度建设尚不完备。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风险较大。二是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不够。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业务人员监督得多,而对各级管理人员监督得较少、制约力不强。三是内控制度的权威性不强。审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稽核审计职能和权威性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完全起到查错防漏、控制操作风险的作用。      3、风险管理方法落后,信息技术的运用严重滞后。      4、员工队伍管理不到位。银行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重业务开拓,轻队伍建设;重员工使用,轻员工管理,对员工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加之举报机制不健全,使本来可以超前防范的操作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5、与风险控制有冲突的考核激励政策容易诱导操作风险。      6、社会转型及银行变革容易引发操作风险。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仍然严峻,针对银行的抢劫、诈骗、盗窃等犯罪时有发生。从银行内部来看,国有银行正在进行股改,伴随机构撤并,也带来了大量富余人员消化问题,并导致各种矛盾的尖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