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溪《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的发展条件及前景展望》

2024-05-19 04:00

1. 刘光溪《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的发展条件及前景展望》

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系列文章之二
 
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的发展条件及前景展望
刘光溪
2011年5月,国家有关桥头堡建设规划正式出台,明确提出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为云南省金融业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建设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云南省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今年9月15日,笔者在本报有关“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文章提出,大力推进和创新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以及人民币对直接投资的需求,不仅为桥头堡建设和周边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还将提升云南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及改进全省的金融生态环境和信用体系,是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正是在跨境贸易金融服务业务的基础上,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跨境银行间的资金清算市场将逐步形成。以与老挝之间关系为例,2011年6月9日,富滇银行在国内商业银行首家推出老挝基普兑人民币的业务。随着中国与东盟日益巩固的经贸关系,在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基础上,云南逐步形成人民币与周边国家小币种外汇的外汇交易市场,并进一步推动云南离岸人民币基础资产市场以及人民币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进而实现人民币在泛亚区域内的可自由兑换,推动贸易投资和信贷便利化,而这正是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另外一个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一、云南外汇市场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桥头堡建设政策支持为云南省外汇市场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2011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将从财税、金融、投资、产业、人才和体制机制改革等多方面提出了支持政策,其中明确指出将增加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数量,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建立双边银行间的支付清算机制,推进贸易投资使用人民币,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中国人民银行银函[2010]第85号文件支持并鼓励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允许云南金融业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发展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服务。云南省政府和昆明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对云南省金融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相关政策为云南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更广的空间,使云南省和昆明市成为我国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试点试验先行基地。
(二)快速增长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奠定了云南外汇市场发展的基础
云南省独特的地理优势、人文优势和口岸优势,形成了开展跨境贸易的优越条件。早在1994年云南省已经探索人民币跨境结算。2004年中央正式批准云南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的边境小额贸易用人民币结算,并享受退税政策。2008年12月,国务院决定对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云南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迅速,2009年结算金额约为43亿元人民币。2010年结算金额为83.12亿元,同比增长86%,占全省进出口贸易结算量的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2011年1月至7月,结算为128.7亿元,相当于前两年的总和,其中经常性项目下95.23亿元,资本项目下33.04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向跨境投资项目延伸。
(三)人民币在云南省周边各国具有很高的接受度为云南外汇市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云南省跨境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促进了人民币与周边各国小币种的外汇交易,使人民币在周边各国具有很高的接受度。
在中越边境,分布上千家地摊银行,2002年5月以来,它们先后获得了越南官方的认可并取得合法经营的地位。地摊银行按照香港财务公司模式管理,经营人民币与越南盾的兑换。随着地摊银行的快速增加,加速了人民币在越南境内的积累,并向越南南部延伸,从而形成强大的人民币需求。
在老挝,人民币是当地居民喜爱的国际货币,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2011年6月9日,富滇银行在国内商业银行首家推出老挝基普兑人民币的业务,中老本币跨境结算正式启动。
在中缅边境,由于缅币不稳定出现贬值,许多当地人都在云南省境内商业银行开有人民币账户,将缅币兑换成人民币,实现保值增值,而在部分地区,人民币则代替缅币,直接成为当地流通的货币。
在泰国,人民币流通虽然没有获得官方的正式认可,但是地下流通市场规模巨大,随着中国在泰国贸易伙伴中地位的提升,人民币流通将会逐渐变成现实。
(四)银行间跨境清算系统建立为云南外汇市场发展提供保障
近十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金融合作成效显著,双方签署了一系列货币互换与清算协议,共同设立外汇储备库,支持双边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增长,维护国际收支的平衡。云南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云南省商业银行与周边国家商业银行签订了一系列的贸易结算协议(有关详细内容,可以参见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系列文章之一:云南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条件及前景展望)。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6月9日,富滇银行在国内商业银行首家推出老挝基普兑人民币的业务,中老本币跨境结算正式启动,这是云南跨境银行间资金清算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也标志着昆明打造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的正式起步。
(五)人民币逐步国际化的目标成为云南外汇市场发展的推动力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作为世界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民币的边境化,第二个阶段是形成区域性人民币市场,第三个阶段是完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看,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相应的边境性、区域性和国际性金融中心作为依托,逐渐扩大和延伸。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近年来,我国先后与周边国家签署了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协定。由于受到双方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以及国情的影响,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北部、东北、西北方向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成效并不显著。在中俄边境,双方早在2002年就签署《关于边境地区银行间贸易结算协议》,但在实际支付过程中,主要以卢布为主。2009年中俄贸易中卢布结算额约为155亿卢布,人民币结算额约为5300万元人民币。黑龙江是中俄贸易最主要集中地,根据黑河市边境贸易结算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末,在过去的8年里,跨境贸易本币结算量为21.4亿美元。其中卢布结算为21.3亿美元,人民币结算为1077万美元。
与此相比较,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人民币在越南、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作为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获得广泛的接受。东盟各国是云南省最主要贸易伙伴和对外投资首要选择地,它们相应地推动了跨境金融业务迅速的发展。经过多年实际运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结算模式,并开始向投资项延伸。因此,推进人民币边境化、区域化与国际化,首先考虑接受程度高的地区和国家,云南因此成为人民币边境化与区域化的先行试验基地。
二、云南外汇市场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中心)将成为云南外汇市场发展的特色和进一步发展突破口
目前,根据相关部门监测数据,在越南、缅甸、老挝三国留存的人民币总量已经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广受周边国家居民欢迎的“民间储备货币”。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范围从周边国家迅速扩大到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了云南省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这为人民币与相关小币种交易提供了条件。
伴随富滇银行推出老挝基普兑人民币现汇交易业务,云南省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将充分利用与老挝商业银行建立的跨境代理结算协议,开办人民币与基普的挂牌汇兑。此外,由于云南省境内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分别与缅甸、越南、泰国等周边国家商业银行签订了人民币跨境代理结算协议,随着跨境金融业务迅猛的发展,周边国家小币种货币将可能加入挂牌汇兑的市场中,并将向云南省主要对外贸易伙伴延伸。届时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将由单一货币向多种货币、单一零售向批发转变,云南区域性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将逐步成型。
(二)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将促进泛亚离岸人民币基础资产市场的起步
我国虽然与多个贸易伙伴签订了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协议,但在经贸往来实际支付过程中,我国商品出口大多收取美元以及其它可自由兑换货币,进口主要用人民币支付。进口与出口货币支付种类不一致,导致两方面的结果:一是形成大量外汇顺差,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二是境外积累了巨额的人民币,由于人民币基础资产的缺乏,持有者不能实现资产增值,也不能规避持有的风险,这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广。
人民币国际化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主动创造离岸人民币基础资产市场,国务院因此大力支持香港、伦敦、纽约等地大力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为了创造离岸人民币基础资产市场,我国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先后发行人民币债券。东南亚地区积累巨额的人民币显然需要一定离岸人民币基础资产市场,提供增值与风险规避,这形成云南离岸人民币基础资产市场发展的基础。随着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的正式启动,向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贷款、人民币票据等基础性金融产品将逐渐变成现实。它是吸引云南周边各国人民币回流的重要机制,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基础。
(三)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将促进泛亚人民币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起步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香港、新加坡、东京、芝加哥等国际金融市场先后推出了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人民币期权、人民币掉期、人民币期货、人民币结构性期票等境外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由于人民币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在相关市场上积累与流通的数量有限,相应影响到人民币衍生品的发展。
与此相比较,东南亚地区不仅拥有巨额人民币,还具备了准流通的性质,形成了人民币衍生品发展的内在基础。同时,中国政府也主动推动人民币衍生品在该地区的发展。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签署了635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以来,亚洲各央行建立了本币互换机制,中国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等国签署了3300亿元双边本币互换贸易。
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一个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浮动汇率制度即将形成,为人民币套期保值以及投机提供了条件。即期汇率、远期汇率是浮动汇率制度天然衍生的产物,人民币远期、人民币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必然出现。
由于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的功能,中国东盟之间蓬勃发展的跨境金融业务以及东南亚地区特别是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囤积巨额的人民币,需要一定的人民币衍生品规避风险。云南跨境银行间资金清算市场的逐渐形成以及小币种外汇交易的正式启动为人民币衍生品的发展提供条件。
凭借境外形成的离岸人民币基础资产市场以及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验,依托云南省境内的期货市场,在我国与东盟各国签订货币互换的推动下,云南将成为我国人民币衍生品发展的先行实验基地,并进一步推进云南离岸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
(四)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在泛亚区域内的可自由兑换
随着中国东盟双方跨境贸易投资规模的扩大及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的逐步形成,将为泛亚地区的泰铢、基普、越南盾、缅币等各种小币种与人民币兑换提供便利,将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在东南亚的流通规模与留存数量。东南亚地区人民币持有者将根据市场需求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很容易实现人民币与所需要币种之间的兑换,充分发挥人民币在国际借贷、国际清算、投机、保值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增加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可接受度,人民币区域化目标将逐渐变成现实。
(五)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将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内涵和支撑
随着我国与东盟各国跨境金融业务迅猛的发展,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将为双方金融业务往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增加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可接受度,推动双方贸易投资的便利化。人民币在泛亚地区可自由兑换将逐渐实现,人民币区域化水平将大幅度提升,将促进云南离岸人民币基础市场的发展,推动人民币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创新。在小币种外汇交易基础上,逐步形成以人民币为主的小币种交易中心,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在泛亚区域的影响力,这是云南跨境金融业务的亮点与特色,也是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内涵和支撑点。

刘光溪《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的发展条件及前景展望》

2. 云南省金融办刘光溪省金融办主任刘光溪为什么说:未来10年 云南有望成“陆上珠三角”?

刘光溪:云南未来10年有望成“陆上珠三角”
全国范围来看,只有云南有着最为独特的地理优势,可以直接辐射东南亚和南亚23亿人口的大市场。”昨天,云南省金融办主任刘光溪受邀到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开讲座时,向台下的记者“推介”起了云南的地理、地缘和地域优势。他说,只要能将桥头堡、西部大开发、人民币国际化、沿边金改等几步棋真正走活,在我国沿边经济开发开放第一个十年里,云南必然将率先崛起,成为中国沿边开放的“陆上珠三角”。
刘光溪认为,在今后我国面向“两沿”(沿海、沿边)、“两盟”(东盟、南盟)、“两亚”(东南亚、南亚)、“两洋”(太平洋、印度洋)和“两边”(境内与境外)开发开放时,云南的地理优势将愈发明显。但要实现跨越发展,还得交通先行、金融先行才能支撑。“按照云南的规划,好几条高速路都要在两年内启动开工建成,这需要高达2000多亿元的巨额资金,目前我们正在抓紧时间联系各个金融机构,力保通过银团贷款等形式完成融资任务。”

刘光溪说,只要能将桥头堡、西部大开发、人民币国际化、沿边金改等几步棋真正走活,在我国沿边经济开发开放第一个十年里,云南必然将率先崛起,成为中国沿边开放的“陆上珠三角”。

3. 云南贸促会刘光溪是如何阐述澜湄合作中的【云南作为】

访云南省贸促会会长刘光溪澜湄合作中的【云南作为】
11月15日,“澜湄合作与云南作为”主题论坛在昆明举行。“澜湄合作”这一新机制的建立,云南因其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而成为主体省份。
    云南省贸促会会长刘光溪表示,新机制将有力促进云南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实现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和沿边自贸区建设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将为中国进一步探索深化“澜湄合作”机制提供独具特色的云南方案。
    刘光溪介绍,“澜湄合作”源于地理优势,云南与越、老、缅三国陆地接壤,与泰、柬两国毗邻,有4060公里边境线,是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和通往印度洋最近的陆上通道。刘光溪说:“参与澜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将主要通过云南参与合作来具体体现,而云南也将通过澜湄合作的平台,确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展的新坐标,进一步扩大沿边开放开发,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为促进云南与澜湄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云南省贸促会组织了贸易投资促进代表团于今年8月赴缅甸、泰国、越南,调研边境贸易、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跨境人民币结算等相关课题,考察三国物流基础设施、通关情况,拜访我驻当地大使馆、总领事馆,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工商会和企业家会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业务联系,为企业牵线搭桥,促进项目合作。
    刘光溪认为,缅、泰、越三国与云南省毗邻而居,合作潜力巨大,应深耕厚植,精耕细作,重点突破。
    据悉,“澜湄合作与云南作为”主题论坛将逐步上升为“澜湄合作论坛”。“澜湄合作论坛”将以促进中国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国家“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为宗旨,打造促进次区域发展与繁荣、建立互惠互利与合作共赢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澜湄合作论坛为非官方、定期、定址的国际活动,计划每年11月举办,云南省昆明市为永久举办地,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为永久会址。
    基于国家顶层设计与云南作为的实际需要,刘光溪表示,在云南举办澜湄合作论坛水到渠成、万事俱备且条件日趋成熟,举办论坛也将为中国进一步探索深化“澜湄合作”机制提供独具特色的“云南方案”,在云南举办澜湄合作论坛有助于提升云南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对接的能力和水平,是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云南+澜湄区域”“三点一线”产业链的抓手。为此,要整合资源、集中精力,瞄准焦点,打造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平台,进一步精耕细作,发挥“云南作为”和担当作用。
    “澜湄合作论坛”是探讨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的有益尝试,也是云南积极参与国家澜湄合作机制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其主要任务和基本宗旨:一是推进澜湄政策互认互通;二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推进澜湄贸易互利互通;四是推进人民币与周边国家的互换互通;五是推进澜湄国家民心相通。
    据了解,2015年,云南与东盟贸易额达131.66亿美元,其中缅甸、越南、泰国为前三大贸易伙伴。
    刘光溪表示,澜湄合作既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核心内容,云南在澜湄合作框架下,将进一步深化同湄公河五国友好关系,进一步密切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经济、贸易、人文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打造区域合作新典范。

云南贸促会刘光溪是如何阐述澜湄合作中的【云南作为】

4. 刘光溪 书籍《泛亚合作与沿边开放战略 》 主要观点内容

刘光溪 《泛亚合作与沿边开放战略 》出版社: 中国商务
出版年: 2011-4
泛亚合作与沿边开放战略-昆明加快大通道大市场大都市建设的基本路线,“桥头堡"战略与大通道建设导读拓展高端信息化,助推昆明新型工业化和全域城镇化“桥头堡”战略实施与人民币周边及泛亚区域的国际化“桥头堡”战略实施与大网络系统建设2.“桥头堡”战略与大物流建设导读“桥头堡”战略实施与大物流建设3.“桥头堡”战略与大市场培育导读“桥头堡”战略实施与大市场建议4.“桥头堡"战略与大产业支撑导读“桥头堡”战略实施与大产业体系构建5.“桥头堡"战略与大都市建设导读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实施“桥头堡”战略“桥头堡”战略实施与大都市建设6.“桥头堡”战略与大开放导读“桥头堡”战略实施的核心——大开放、大发展、大合作“桥头堡”战略实施与大开放格局构建“桥头堡”战略实施与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桥头堡”战略实施与大合作机制建设研究7.“桥头堡”战略与大开发导读“桥头堡”战略实施与大开发格局构建

5. 刘光溪:云南省金融业发展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

省金融办主任  
刘光溪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云南省金融业成绩显著,有力支持
了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使云南在我国区域性经济合作、沿
边开放开发、对外经贸往来等经济发展战略中地位日益突
出。
2011
年
5
月,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
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昆明市打造成为“面
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
 
今年
9
月
15
日,本报有关“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系
列文章之一,全面剖析了云南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发展的基
础条件与前景,认为大力推进和创新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
不仅有利于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还将提升云南金融服务质
量和水平,是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9
月
29
日,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
设系列文章之二,对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发展现实基础
与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云南小币种外汇市场发展是推进人
民币国际化重要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离岸基础市场、
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内
涵和支撑。
 
本文从云南省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和水平,进一步分析区
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可行性和相关措施。

刘光溪:云南省金融业发展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

6. 刘光溪的《云南金融产业发展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系列文章之三
云南金融产业发展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省金融办主任  刘光溪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云南省金融业成绩显著,有力支持了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使云南在我国区域性经济合作、沿边开放开发、对外经贸往来等经济发展战略中地位日益突出。2011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昆明市打造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今年9月15日,本报有关“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文章之一,全面剖析了云南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条件与前景,认为大力推进和创新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不仅有利于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还将提升云南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9月29日,“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文章之二,对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发展现实基础与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云南小币种外汇市场发展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重要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离岸基础市场、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内涵和支撑。
本文从云南省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和水平,进一步分析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可行性和相关措施。
一、云南经济金融发展奠定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初步基础
云南省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云南对外开放口岸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色金属、电力、烟草等支柱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在“十一五”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基地,生物产业发展基地,电、矿、化一体化资源精深加工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石化基地,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战略性资源及原材料接续地。
金融业作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已经具备相应的规模。截止2011年9月,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49万亿和1.17万亿元,成为西部省区中第三个进入存贷款万亿元俱乐部的省份;直接融资从2005年8亿元增加到276亿元;保费收入从2005年81亿元增加到186亿元。作为度量金融发展指标,2010年M2/GDP与信贷总量/GDP分别为1.85、1.47,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05、0.19个百分点。同时,云南金融资产开始呈现多元化分布,非银行类金融资产增长迅速,直接融资比例逐年上升,保费收入快速增长,股权投资基金超常规发展,民生金融获得突破性进步。
目前,云南金融业基本上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金融体系。截止2011年6月,云南省境内拥有27家内资银行业机构;4家外资银行业机构;72家证券经营机构;13家期货业经营机构;29家保险业经营机构;10家村镇银行;133家农村合作机构;320家小额贷款公司;15家股权投资基金;超过15家信托、资产管理以及财务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
云南省金融业的开发性功能逐渐完善,开放性特色日益突出,有力地支持了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经济、林业经济、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商品出口等方面的发展,在培育市场,推进市场制度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云南全面对外开放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外部发展空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之间一系列经贸合作组织先后成立,成为双方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孟中印缅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滇池合作等组织是双方共同努力推动的结果。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先后与周边国家合作构建了云南—老北、云南—泰北合作工作组和云南—越南北部五省市经济协商会议等合作机制,大大拓展了云南沿边对外开放的空间,使云南从国内对外开放的末梢转变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基地。
凭借独特区位优势,云南成为中国参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经贸合作、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云南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获得迅速发展。2011年1-9月云南省进出口外贸总额完成120.1亿美元,仅比2010年全年低1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2%,东盟已成为云南省外贸比重最大和外贸增速最快的地区,占云南省进出口总额37.2%,同比增长41%。
以国家开发银行云南分行为主的银行,积极支持云南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湄公河次区域五国成为云南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市场主体,投资领域涉及农业、矿产、电力、冶金、交通等行业。截止2011年9月,我省境外投资企业已达330家,中方协议投资101.7亿美元,对外实际投资累计达17.6亿美元,实际投资在全国名列第9位。
中国与东盟各国日益密切的经贸、金融往来关系,全面提升了云南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空间。云南金融业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恒丰银行、恒生银行、汇丰银行、泰京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已在云南设立了分支机构,花旗银行、东亚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在积极谋划到云南发展。2011年7月6日,云南首家中外合资的惠理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时,云南境内六家商业与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新加坡等国家9家商业银行签署了代理清算协议,形成了与毗邻、非毗邻国家点对点互为代理的结算模式。今年6月,富滇银行在国内首先推出老挝基普兑人民币的汇兑业务,云南与周边各国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
三、云南金融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云南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现状已经具备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础和条件。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昆明市建设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允许云南金融业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服务,促进跨境金融业务发展。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明确指出将增加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数量,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建立双边银行间的支付清算机制,推进贸易投资使用人民币,加快自由兑换进程,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2011年4月,昆明金融产业园区建设正式启动,并制定了工商、税务、金融机构注册资本补贴、土地规划、用地指标、人才引进等方面14项优惠政策,使产业园区成为区域性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的平台和载体。2011年6月,云南落实有关西部大开发实施意见,将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鼓励推动金融创新,推进人民币跨境金融业务发展,积极吸引金融机构落户云南。
四、云南金融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保障
云南金融业经过多年发展,金融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了符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口岸管理体系、税收管理体系、外贸管理体系以及外事管理体系,增强了金融政策与相关政策相容性。其中金融规划超前布局、金融政策不断完善、金融协调成效显著、金融合作卓有成效、金融信息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为金融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1.金融规划。云南全面对外开放大大提升了金融业发展空间,云南省政府、昆明市政府超前谋划云南金融业发展。2010年,昆明成为全国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试点城市,在此基础上,云南着手昆明金融产业园区、金融交易园区建设,倾力打造金融桥头堡。云南“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把金融业培育成为云南支柱产业,并对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环境以及金融对外开放提出新的发展目标。此外,云南“十二五金融规划”也即将出台。相关金融规划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动云南新型工业化进程。
2.金融政策。有关金融业监管权限主要在中央部门,但是随着地方性质金融机构蓬勃发展,地方政府扶植、推动金融业发展并非无可作为。从云南省情况看,近年来,云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直接融资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的意见》等一系列地方性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对于完善金融发展法治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3.金融协调。早在2004年,云南省金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在随后几年里,有关处置非法集资、企业直接融资、保险改革发展、保险资金运用、防控打击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省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联席会议相继成立。2010年,云南成立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工作协调小组,由海关、税务、外贸、外事、金融机构等部门组成,按照不同清算模式推进与周边国家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为人民币与相关国家货币汇率定价机制提供条件,从而形成以人民币为核心小币种外汇交易中心。上述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以及境外金融机构之间沟通,形成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提供了很好的预警机制与长效机制。
4.金融合作。云南金融合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云南省政府与中央金融机构合作。在“十一五”期间,双方签订金融合作协议意向金额达4742亿元,到2011年6月底,已累计完成2711.55亿元,有力支持了水利、公路、铁路、机场、城市“两污”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云南省境内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签订专项合作与项目融资协议,主要涉及到云南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新一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文化产业、“3+5”边境经济合作区、境外人民币贷款等方面的内容。三是云南与东盟各国跨境金融合作。通过金融论坛、双方职能部门对口磋商机制、定期发布东盟各国经济与金融相关的数据、跨境人民币支付体系建设等方式,加强与东盟各国金融信息沟通与合作,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增强应对金融突发事件能力。
5.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云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较,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2010年,云南省提出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初步建成覆盖政府、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的全省社会信用体系。目前,云南省已经拥有约10万户企业的信用信息(包括部分企业的环境保护违法、公积金缴存、拖欠工资、质检信息等),以及超过1000万自然人的信用信息。截止2011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累计完成了21134户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工作,其中3686户企业获得了信贷支持,涉及金额1003亿元。建立农户经济档案670.05万户,评定信用户243.71万户、信用村2388个、信用乡镇49个。云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大大缓解信用缺失所造成的融资瓶颈,形成金融业发展所需要制度环境,在加强金融监管、控制不良资产、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理清思路,大力推进云南金融业发展,促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云南省金融业现有体系、规模的发展水平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奠定了核心基础。桥头堡战略规划使云南金融业面临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由于云南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加速推进时期,云南金融业发展需要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相结合,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以及绿色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组织优势相结合,优化金融创新与发展环境;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把云南建设成为立足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与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云南金融业发展的核心,它的建设需要以创新金融服务主体建设为基础,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招商和金融创新为手段,以优化金融环境建设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为保障(见本文第四部分),实施金融人才战略。
在金融服务主体方面,以金融产业园区为依托,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入住昆明;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组建适合于桥头堡建设各种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继续鼓励本地金融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东盟各国的金融合作。
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资金结算市场;分步推进以人民币为主的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积极发展离岸人民币基础资产市场;稳妥推动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大力发展金融要素市场;对传统信贷市场进行整合与创新;积极发展保险市场。
在金融创新方面,实施金融倍增工程与金融产业创新两大工程;通过信贷资产转让、总行直贷、融资租赁、信托融资、委托贷款、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方式,对传统金融产品创新;在跨境金融、“三农”经济、林业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实施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方面的创新,提供特色金融服务。
在金融人才方面,制定实施金融人才规划,引进高端金融人才,加强本地金融人才培养。

7. 刘光溪在澜湄合作中云南的新机遇中是如何阐述澜湄合作中云南的新机遇的

澜湄合作带来云南机遇 
业内专家认为,区位优势独特的云南将是澜湄合作机制下的一颗璀璨明珠
资料源自昆明日报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这样说道: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北接金沙江,南连沿边经济带,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前沿,在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云南有条件通过澜湄合作机制这一重要平台,扩大沿边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伴随着澜湄合作新机制的建立和推进,云南因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而成为主体省份,将有力促进云南加快对外开放和贸易投资促进步伐,实现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沿边自贸区的战略目标,加快推动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和人民币周边区域国际化,提供独具特色的云南贸易发展方案。”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尹宗华同样看好云南在澜湄合作进程的作为和前景。
  掷地有声的背后,是云南与澜湄五国4060公里的边境线,是16个国家一类口岸、7个国家二类口岸和90多条通道,更是泰国内政部副部长苏提言语中的“地理相连、血缘相通、文化相似的大市场”。
  同饮一江水 命运紧相连
  起源于青海唐古拉山的澜沧江,途经西藏和云南的迪庆、怒江、大理、保山、临沧、普洱和西双版纳7个州市,穿越高山峡谷,从西双版纳出境后称为湄公河,先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共4880公里,最后流入南海。一江连六国,澜沧江—湄公河既是联系澜湄六国的天然纽带,也是沿岸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孕育了澜湄国家各具特色而又相亲相近的文化,形成了各国间历史悠久、深厚广泛的经济与人文联系。
  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成员涉及流域内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个国家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宣告成立,云南作为中国代表的重要省份积极参与各领域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不过,在一定程度上,GMS合作机制并非由区域内各国政府、工商界推动,而是倾向于一种外来力量主导的、多方参与的、具有外生性特点的合作机制,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协调解决。
  今年3月23日,六国领导人聚首海南三亚,从领导人层面正式启动澜湄合作机制,共同打造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会议发表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和《澜沧江-湄公河国家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两份重要文件,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
  “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陆地接壤,与泰国、柬埔寨毗邻,与澜湄五国传统友谊世代相传,经贸和人员往来频繁,可以说云南省与湄公河五国合作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国务院参事葛志荣看来,在澜湄合作机制中,云南可以做出更多积极的贡献,也会在对外开放上获得进一步提升。
  共话区域合作 云南持续发声
  正因为如此,云南在澜湄合作中主动作为,迈出坚实的步伐,也向外界传递出铿锵有力的声音和决心。
  10月18日至19日,“第七届西南论坛暨澜湄合作智库论坛”在普洱举行,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中,不少人将关注点放在了“澜湄合作”上,其中不乏对云南主动融入这一新平台、谋求大发展的真知灼见。
  “应将云南作为我国参与澜湄合作的主体省份并赋予相应的权限。”在云南大学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刘稚看来,云南与区域内国家一江相连,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缘优势;此外云南长期作为中国参与GMS的主体,已经积累了相对较多的经验、具备了深厚的合作基础。
  11月15日,借“2016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商品博览会”举办之际,中国国际商会云南商会和云南省城投集团共同主办了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商品博览会主题论坛,并把论坛主题定为“澜湄合作与云南作为”。
  论坛上,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表示,澜湄合作将从两个层面深化、推动云南沿边开发发展:在战略层面,澜湄合作将有助于云南更好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推进海上大通道建设,特别是云南作为“一带一路”连接交汇支点,推进孟中印缅中老泰、中越等国际运输通道建设,进而将推动云南沿边开放迈上新台阶;在区域层面,云南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在产业和产品上有很强的互补性,澜湄合作将有助于云南同湄公河流域国家通过双边、多边合作,开发共同市场,同时为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五大重点领域 云南机遇良多
  持续发声的背后,是澜湄合作带来的“云南机遇”。
  在中国贸促会云南分会会长刘光溪看来,澜湄合作着眼于区域内各国的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这五个优先方向契合发展实际,更为云南带来发展良机。
  “澜湄合作着力推动互联互通建设,云南在这一项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地缘优势。以此为切入点,云南以多边、双边合作项目为基本载体,可以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加快公路、铁路、航空、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地形限制,弥补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 刘光溪说。
  在产能合作方面,刘光溪认为,澜湄合作将拓展工程、建材、支撑产业、机械设备、电力、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产能合作,构建次区域综合产业链,共同应对成员面临的经济挑战。云南可通过跨境产业园区建设,与澜湄五国实现产能互补,带动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升级。同时,云南在基础建设方面的过剩产能,将有望向有需求的五国对口部门输出,既能缓解自身产能过剩的危机,也可加快澜湄五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沿边经贸往来规模更大、质量更高,更多云南企业将赴五国投资发展,五国也会有更多企业来到云南投资兴业,从而推动云南外贸长足发展, 在刘光溪看来,澜湄合作因水而生,致力于让沿岸民众更好地靠水吃水,云南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水上交通、水上灌溉、水力发电、渔业发展等方面同五国加强合作,建立澜湄水资源管理机制,输出技术,协商开发水资源,共同保护沿河生态系统。
  此外,在农业合作方面,澜湄各国都是农业国,农业对各国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农村脱贫意义重大,而云南在这一领域具有先天性自然优势。云南在农业生产技术、尤其在稻谷、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研发,以及高产高效节约栽培技术、农村能源技术和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较为先进,可通过“农业先行”推动区域内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
  澜沧江—湄公河作为一条天然纽带将中国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紧密相连,区位优势独特的云南,无疑将是澜湄合作机制下的一颗璀璨明珠。

刘光溪在澜湄合作中云南的新机遇中是如何阐述澜湄合作中云南的新机遇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