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2024-05-13 21:59

1. 如何认识和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一、健全机制,提供政策支持从居民需求出发,制定培育机制。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上下合力、部门联动,社区牵头、居民参与”为工作方针,以居民需求为起点,以培育发展为重点,以登记备案为手段,紧密结合社区的特点,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机制,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确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做到“三个摸清”,即通过调查研究,要摸清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对象的数量、类型、分布等具体情况;通过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和设立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摸清群众的需求;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摸清影响和制约本辖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原则,理清工作思路,将社区内的居民急需的服务项目、可为民服务的人员、可利用的服务设施进行梳理,分类建档,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奠定基础。强化功能入手,健全保障机制。要制定《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通知》,对工作内容、工作责任、工作步骤、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让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有理有据。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起步艰难的问题,我们在尽力扶持的同时,要把政策用好、用实、用出效果,还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一些资金运转较为困难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资金扶持,对一些社区的腰鼓队、秧歌队、健身队、老年大学,积极与相关部门及等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放宽登记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采取“先发展、后规范,先备案、后登记,部门联动、分类指导”的办法,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民间组织,要纳入登记管理;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可根据社区公益事业发展需要,自下而上,经社区居委会初审,街道(镇)、区民政部门逐级核准备案。还可动员驻区企业出资为社区社会组织举办各类有益活动,如举办文艺晚会和文体比赛活动等。部门、街道和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奠定政治和经济基础。二、着力引导,搭建发展平台1、积极组织引导,营造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要本着吸引、培育、发展的理念,积极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通过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组织参加各种广场活动,专题晚会,在宣传社会组织的同时,充分展示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通过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 “情系灾区群众”、“为残疾人献爱心”等爱心救助系列活动,展示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可度。2、发挥示范作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在个别社区中,我们发展和培育一到两个社区社会组织,精心指导,让其在组织管理、活动开展上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在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完善社会服务、缓解社会矛盾、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互动等方面的优势,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带动社区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区民间组织在发展社区公益、提供社区服务、满足居民需求、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营造培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社区民间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建设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三、强化功能,彰显发展活力一是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社会参与度。通过进行指导性培训,我们要督导社区社会组织逐步确立“老百姓需求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理念,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整合社区资源,提高驻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会化服务的主动性。在慈善和公事业上,要积极从事减贫济困、救灾防害、安老抚幼、扶弱助孤、助学助医等公益活动,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及时给予救助和帮助;在社会事业上,社区组织要主动参与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如:可以建立社区老年大学,聘请有关专业人士讲授保健、花卉培植、烹饪技术,开展书法、绘画、家庭关系相处技巧讲解,丰富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知识水平、艺术品位和生活质量。这样不断强化服务职能,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二是强化协调功能,提高社区和谐度。我们要通过社区社会组织,深入挖掘共同利益,沟通协调各方关系,广泛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里形成“利益共分享,困难同担当,有事大家办”的浓厚氛围,使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和谐相处。同时,要做好困难群体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等方面的工作。三是强化自律功能,提高社会知名度。我们要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内部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高效、阳光运行。要坚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依法办事,依章办事。坚持民主办会、民主决策,恪守非赢利原则。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人事、印章、档案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对外交往、捐赠管理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等等。建立和完善监督体系。逐步完善法律、行政、社会和舆论监督体系,要健全监事会制度,主动接受会员和社会的监督。建立承诺服务机制,提供优质诚信服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自律机制和诚信服务机制,开展多元化的特色服务,制度化地参与社区建设,提高其社会知名度。总之,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培育和扶持,不仅从政策上给予倾斜,还要积极协调财政、劳动等相关部门,努力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遇到的经费、场所、人力、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等实际困难,为社区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保障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如何认识和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2. 如何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1、加大宣传,进一步提高对建设社区社会组织重要性 的认识。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医 疗环境的改善,居民平均寿命越来越高,因此,社区内老年 人群逐渐增多,。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社会组织年轻化是更 好更快发展的前提 。
2、加强领导,逐步建立良好的社区社会组织机制。社 区社会组织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 就。要切实加强社区居委会对社区社会组织改制的领导,认 真研究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整 合社区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赋予 社区社会组织一定的自主权、协管权、监督权,为社区工作 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3、加强管理,进一步优化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一是 要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人员素质,鼓励有特长的居民加入行 列当中,改善社区社会组织人员的结构。

3. 如何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追求精神富有、物质富裕的愿望显得越来越强烈。然而,在社会的某些服务或治理领域,“市场失灵”甚至于“政府失灵”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大量的社会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宁波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在社会管理的实践探索、制度创新和统筹规划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由点到面推开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快改革。要树立“有限政府”的理念,加快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社会实践表明,许多社会事务,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如果政府继续大包大揽,不但效率低下,群众不满意,而且行政成本也难以为继。因此,政府现行的某些“职能”要坚决“退出”, 并抓紧探索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给社会组织以“进入”并“生存”的空间。如果没有政府机构的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将成为一句空话!同时,一些新兴的、适宜于社会自治自律的领域,干脆就从一开始让社会组织来自理。有的领域或事务,原本应由社会组织治理但因历史原因暂由市场代为调节的,要逐步实现回归。总之,政府要转变观念,遵循规律,加快改革,完善管理,努力为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创造良好条件。
    二、突出重点,分类管理。现阶段,应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以下几类社会组织:一是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鼓励和引导其在扶老(残)助学、救灾济困等方面实施项目提供服务;二是科、教、文、卫等民生事业类的社会组织,让其在满足广大民众各种需求中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三是互助志愿类社会组织,大力培养公民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和奉献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城乡基层的调解融合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自身维权、矛盾调解、社会维稳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有生力量;五是工商经济类社会组织,加强工商企业自身的抱团发展和行业自律。对那些带有明显的逐利或政治倾向、群众和社会目前接受程度还较低的社会组织,以及本领域(部门)内社会组织已过多过滥的,要严格控制其发展。同时,要改革现行对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适度降低准入门槛,通过完善立法和分类管理,把大量的游离于政府管控之外的社会组织,纳入到法治轨道。要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后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等级评估、社会测评和依法监督等,规范所有社会组织的行为。
    三、城乡并进,务实惠民。在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中,要避免“城镇一头热、乡村一头冷”的现象,只要条件具备或基本具备,群众有需求,都要积极支持城乡基层发展社会组织,防止出现新的城乡差别。还要避免“运动式”发展,有的地方为完成考核任务,片面追求“工作亮点”,搞形式主义,使社会组织量多质次、名不副实。在鼓励发展社会组织的工作中,要学习外地经验,探索实施对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机制,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支持、业务培训、跟踪指导和外聘人员(符合一定条件的退休的干部、教师、律师、法官、企业家)等切实措施,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育和快速成长。另外,笔者认为,要使社会组织能充满活力、发挥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让群众参与、为群众服务。如何让群众有动力、有能力、有渠道或平台(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的社会管理,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议题。

如何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4. 如何培育社会组织

 如何培育社会组织
                      社工行业具有比较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越来越成熟的职业体系,走在很多社会组织发展的前列。相比其他草根公益组织,社工有一套完整规范化的体系和运作经验。所以,现在很多地区的政府部门,都将孵化培育社会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购买内容。那么作为社工如何培育社会组织呢?
    
     第一步:互相熟悉,建立关系 
    一般来说,需要孵化和培育的社会组织有着各自的情况,有的有一定基础或者已初具雏形,或者已有了骨干人员,更成熟的或者有清晰的项目内容和发展目标等。当然无论是哪一种,社工要想顺利地 “追求”,恐怕双方都需要先互相了解和信任。每个社会组织都是很现实的,他们希望社工带来真正的实惠和帮助;社工优势体现在哪里,社会组织不知道,可能连很多社工也不知道,尤其很多刚毕业的社工。这就需要社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能够为社会组织做什么,哪些闪光点能够吸引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社工也需要了解其优势、劣势和可利用资源等。
     第二步:找准定位,海誓山盟 
    社工与社会组织应该清晰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工作的方向。社工要正确评估社会组织的期待。根据前面的.了解和需求,共同制定孵化和培育的目标,达成共识。这个过程要以社会组织的需求和期待为导向,根据社工的能力、资源量力而行,愉快地约下“海誓山盟”。哪些服务可以提供,哪些需要社会组织在成长过程中再找资源,以免日后出现问题。
     第三步:花前月下,各展所长 
    社工作为“追求方”,需要时刻保持主动。社工要帮助社会组织制定和完善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制度、发展规划等。对于初期很多社会组织来说,其管理制度、内部架构等都是不完善的,这需要社工毫不保留地耐心指导,提供智力和经验支持。社工也需要及时向督导和机构寻得知识的支持。很多社会组织也有“他优势”的一面,也是需要社工客观地去发掘和利用。
     第四步:授人以鱼,授人以渔 
    很多社会组织要想得到成长和提升,就必须经历实战,让其有“事”做。在社会组织发展的初期,人员、场地、制度、能力等有了就不能空耗着,必须运营起来,不能成为一个摆设。所以,这个时期要给社会组织“授人以鱼”,给他们实施展示的平台,俗称“找业务”。另一方面,很多社会组织没有直接的资金、物资来源,这需要社工去为他们找“钱”,找项目。这个过程要通过多途径整合社会资源,牵线搭桥,提供平台,为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当然这个阶段的工作做好后,经验有了,技术有了,制度完善了,“渔”自然也有了,再有“鱼”就不难了。
    
    ;

5. 如何培育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2014年10月15日,北京市南门仓社区事务自管会在北京中弘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中心推动下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谁参加了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想……”北京中弘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丁传宗作为该组织的指导者参加完会议,一一记下这个社区社会组织成长的每个脚步。他坦言,社区社会组织目前仍然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国家社会治理方式转型的大背景下,社区社会组织如何在基层落地生根,切实解决居民有效需求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共同话题。

并非只是自娱自乐

“社区社会组织应该是扎根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组织。”连日的奔波使杭州市上城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阎军楠声音略显疲惫。

与很多人认为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的自组织甚至有些人认为社区社会组织只是自娱自乐的组织不同,阎军楠更看重社会组织能否切实扎根在社区,是否能为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这种认识来自于对汶川地震的反思。汶川地震中,社会组织数量出现井喷,然而很多社会组织却并没有留下来。这使他认识到社会组织的长久生命力在于扎根本土社区及为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

为此,阎军楠在杭州市上城区探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育社会组织,以社会力量整合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以社会组织的发展助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上城区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模式,简称为“以社孵社、以社促社、以社助社”的“三社联动”发展模式。

走进上城区各个社区,会发现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兴起,形成了生活互助、红色文化、居家生活等各种主题的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服务网络;在养老、求学、找工作、看病等百姓需要的方方面面,社区社会组织都能及时提供便民服务;另外,社区文化生活丰富了,社区治安也越来越好,形成了社区和谐的局面,凸显了社区社会组织治理的作用。

“社区社会组织并非只是自娱自乐。”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红云在调研中发现,居民会逐渐开始关注社区环境、孤寡老人照顾等带有公共性和社会性的问题。这一点与阎军楠不谋而合。她认为,在社会治理的大框架下,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是以满足居民需求、提高其服务能力为基础的。

离满足居民需求还差很远

2011年底,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刘轩做的《北京市社区社会组织的调查研究》显示,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社区社会组织按社区社会组织活动领域划分,文体活动类占47.1%,生活服务类占6.8%,社区事务类占16.2%,志愿服务类约占21.6%,其他组织占3.5%。

“目前,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结构仍然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文体活动领域,而进入社区公共服务和公益领域如社区治安、环境维护、助老托老等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十分有限,没有形成种类齐全、触角广泛、体系健全的格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周宇宏说。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康晓强认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育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及相伴随的社会转型,其成长的动力源自公民的社会需求结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郑琦在对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调研时发现,25岁以下的居民最希望建立社区便民服务和共同兴趣类组织,45岁以下居民比45岁以上居民更关注社区便民服务和社区建设。由此可见,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提供便捷服务有所期待。

在丁传宗看来,通过梳理社区社会组织目前提供的服务和居民服务的需求来看,社区社会组织在挖掘居民内在需求,满足居民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方面还差很远。

阎军楠强调如果不抓好社区居民的内在需求,那么社区社会组织所做的工作便不具备针对性,也无法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落地的问题。在他看来,社区社会组织挖掘居民需求的能力甚至比筹资能力更为重要。

政府和社会协同发力

阎军楠认为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力量等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合作,“三社联动”模式也不会成功。

上城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通过社区公益创投“相亲会”,使多方资源汇集社区公益项目的服务。2013年,组织街道范围的公益创投,仅望江街道便有50多个公益项目,筹措金额138万元。而组织全区社区层级的公益创投,入围100多个项目,筹集资金470多万元,惠及居民11万人。这不仅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支持,还调动了政府、居民、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值得注意的是,阎军楠认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虽然是民非,但是却借助了政府的资源,才全面铺开了“三社联动”模式。

丁传宗在南门仓社区事务自管会的项目中也发现,如果没有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的社工助推社区社会组织1+1项目,没有专业社工的培训与指导,南门仓社区事务自管会不会有现在的成长。

“其实,通过这些模式发现,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与培育很多都是由独立的第三方组织来进行的,但其背后都有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周红云说。同时,她认为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仅靠民政部门来扶持已经远远不够了,政府需要通过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扶持,但未必由政府来做。因为政府在实操经验及专业上不如专业的社会组织有优势。在她看来,政府扶持第三方来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加强协调合作是可行性选择。

“社会组织在社区将大有可为。”在采访中,阎军楠一直强调此观点。他认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理论,而是要根据本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运用社工方法,让居民知道自己是社区建设的主体之一,而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然后,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实现社会良治,切实解决社区建设多元主体动员问题及社区居民没有归属感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会治理转型。

如何培育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6. 如何培育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一、整合社区资源,制定社会组织培育措施。
   街道确定培育社会组织工作的措施。对已初具规模的南京东路街道敬老院进行规范提升;对南京东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进行项目拓展;对南京东路街道老年志愿服务协会、南京东路街道残疾人服务社进行重点打造;对南京东路经济发展中心、南京东路社区体育健康协会进行服务提升,着力构建“社区为平台、社团为载体、服务为导向”的发展格局,着力强化“促社会组织发展、助社会组织增能”的培育措施,着力实现“让社会组织成员受益、让社会管理人员受益、让社区居民群众受益”的工作成效。  
    二、发挥平台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街道搭建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平台。一是对辖区各类社会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完成辖区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调查。二是建立社区、辖区单位的协调机制,及时收集各类服务需求,协调社会组织开展服务。三是建立社会组织工作人才库,重点做好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四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招投标,承接政府项目,对项目的“申请、初评、实施、终评”等一系列流程进行专项指导。
    三、承接政府职能,探索社会组织运作模式
街道推行新的社会组织运作模式,一是南京东路街道老年志愿服务协会携手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建立了沪上首家社区老年人健康干预场所——“常青藤生活馆”,尝试了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联手合作参与社会助老服务的新途径。在一年的工作中, 发展健康大使100名;开展外展宣传活动30余次,共发动1402名老年人参与各类互助类健康活动; 1000名老年人自发组建和参与社区互助小组; 1200名老年人参与了入户的互助关爱活动。二是南京东路街道残疾人服务社通过上海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竞得《阳光小屋——社区智障人士综合服务项目》,覆盖全街道179名社区智障残疾人,通过建立一支有专业社工指导的志愿者队伍,设立简单的、适合智障人士力所能及的服务项目,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生存本领,从事力所能及的简单工作,使得智障人士能够用自己的劳动赢得尊重,最终平等的融入社区当中,这也是社会组织承接公益服务项目的一种全新实践。三是南京东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竞得《夕阳红驿站——社区单身老人关爱服务项目》上海社区公益服务招投标,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单身中老年人走出家庭,消除孤独感,减少家庭矛盾,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推进社区的稳定与和谐,迄今已组建会员500多名,9对老人已建立了新的家庭,12对老人已明确恋爱关系正在交往之中,取得了社会组织直接面向社区、服务群众的良好收获。

7. 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中应如何发力

一是开通管理登记的绿色通道。作为登记主管部门,要勇于开拓创新,顺应管理方式改革的趋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联系实际,在规划培育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过程中,探索开通优惠途径,支持和帮助公益性社会组织得以顺利进入社会领域,发挥其在社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重要补充作用,确保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是完善税收减免的保障政策。抓住有利时机,加强与财政、税务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设计合理的税收政策,加强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引导。同时,对业务主管部门主管的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可以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通过不断调节优化税收制度,使公益性社会组织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促进公益性社会组织事业的发展。
三是建立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政府为社会提供服务可以通过购买等方式委托企业生产公共产品来满足公民需求;同时在行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中探索建立机制、搭建平台,使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起到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列入财政预算等方式筹集资金购买社会服务人员为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更多地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面,以此来带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四是制定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表彰制度。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表彰制度,定期召开表彰大会。对在公益性领域做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树立典型,并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使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者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提高社会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公益性事业光荣,参与公益性事业高尚的社会氛围,使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真正地成为政府与群众的纽带、社会稳定的支柱、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谐社会的根基。文/钱小米 南汇区社团局

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中应如何发力

8. 社区如何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1.整合社会资源,为提供社区居民更好公共服务。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取向,社区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等优势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2.社区服务对象,以福利性服务的“老、残、孤、困、优抚”社会救助对象为重点,逐步拓展到共享福利性、公益性、社会性多层次服务的全体居民。
3.参与社区建设,为拓宽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渠道。社区建设标准的高低,取决于政府财力的投入。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这些社会组织的涌现吸引了许多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拓宽了社区建设资金的资源。
4.社区建设的一个首要任务是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如老年协会、群众文化团队、志愿者协会、康复协会等组织具有民间性、自发性的特点,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

扩展资料: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社会学家给社区下出的定义有140多种,社区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
尽管社会学家对社区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工作需要每一个居民的共同参与,需要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正确引导,宣传主流思想,凝聚民心、多措并举,基层党组织必须自身过硬,才能发挥核心作用,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打造一支政治素质优、业务能力强、服务群众好的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经常组织学习、业务培训,提升社区党员干部业务知识、素质能力。切实用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