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为什么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2024-05-19 02:16

1. 于敏为什么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于敏老先生填补了我们中国原子核理论,创造出新的氢弹理论!在中国历史上于敏老先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
而且于敏老先生也是非常有骨气,热爱自己的祖国,严守国家机密,为了国家放弃出国的大好机会,潜心致力于研究氢弹,隐姓埋名几十年。
他有着坚强意志,在1969年连续做着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实验;由于操劳过度身心疲惫,在工作现场出现几次休克。
于敏老先生治学严谨、做事一丝不苟、总是亲力亲为,他做研究总是以实践出真知,从不纸上谈兵。即使他病倒在床上,为了给后辈们讲得更加明白些,他总是拿起笔仔细的把计算过程一步一步演示给后辈们看。凭借这样一丝不苟、总是亲力亲为认真负责的态度,于敏老先生只用了5年的时间,就为我们中国成功研制出氢弹并爆炸成功。
他淡泊名利,当有人称他为“氢弹之父”时,他总是拒绝这给称号;为搞好科研工作总是乐在其中,并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期望到学术研究氛围比较浓的地方学习。在他领完国家最高科技奖之后没有发表任何的获奖致辞。因为他一直认为,我国氢弹核武器事业成就,不光是他一个人能够完成。这些成就是当时各兄弟单位共同努力的成果,他只能代表大家来领取这个奖。在最初的时候他都不同意自己评取这个获奖资格,想要把这个机会留给后面的年轻人。
于敏老先生称得上是我们国家的栋梁,我们民族的脊梁,功勋卓越,他的精神是我们这些后辈学习的榜样。我们于敏老先生虽然去世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于敏为什么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2. 记得于敏之前获最高科技奖的24人吗

袁隆平(2000年)、吴文俊(2000年)、黄昆(2001年)、王选(2001年)、
金怡濂(2002年)、刘东生(2003年)、王永志(2003年)、吴孟超(2005年)、
叶笃正(2005年)、李振声( 2006年)、闵恩泽(2007年)、吴征镒(2007年)、
王忠诚(2008年)、徐光宪 (2008年)、孙家栋( 2009年)、谷超豪(2009年)、
师昌绪(2010年)、王振义( 2010年)、谢家麟( 2011年)、吴良镛(2011年)、
郑哲敏(2012年)、王小谟(2012年)、张存浩(2013年)、程开甲 (2013年)。

3.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于敏是凭借什么成就得到这一奖项的?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获得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那他对国家的贡献是非常重大的,于敏是我国的科学家,他在研究中国氢弹方面解决了特别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非常基础的问题,这些基础的问题才能构建起中国核弹的建设。同时于敏先生也是两弹一星功勋的获得者。
  余敏先生在93岁的时候就在北京去世了,他的一生都奉献在了中国核武器方面,我们都知道核武器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核武器,真正打起战争起来的话,那么国内就会非常的惨,所以核武器对一个国家是非常重要的。余敏一生都专注于研究我国氢弹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子弹,在这一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原因和一些基本的设想,而且这些设想都成功的被成功研发出来了,于敏成功地把理论知识变成了实践知识,把一些书本上的知识,真正的创造出了实物。
 也正是因为于敏先生的聪明才智以及对科研的无私奉献,才造就了我国原子弹方面知识的提升,所以我国也是有原子弹的国家之一,有原子弹对一个国家来说真的非常的重要,这意味着中国真正的崛起,中国不可能像古代那样子被列强所侵略,中国有很强的战争实力,但是中国又不希望打仗,但是如果要打仗,谁也欺负不了中国,正是因为有这些科学家的无私奉献才能造就如今的中国。
 对于敏先生的去世非常的可惜,但是没办法,人总是会去世的,对于这么一个中国科研方面的人才,我们只能感谢于敏先生对中国的贡献,获得人物终身成就奖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对于敏先生的认可,以及他对原子核弹无私的奉献。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于敏是凭借什么成就得到这一奖项的?

4. 大科学家于敏是哪里人?

于敏,1926年8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5年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5年1月9日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15年2月27日,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2015年4月3日,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5. 评价 2014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技奖得主于敏

于敏在回忆自己的“转行”心路历程时说到,“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我留下惨痛的记忆,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于敏出生于1926年8月,他父亲当时是天津的一位小职员。他在天津耀华中学念高中时,就以门门功课第一的成绩闻名全校。1944年,于敏考进了北大工学院机电系。1946年,出于对理论研究的热爱,于敏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他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1951年于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不久,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5岁的于敏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1957年,以朝永振一郎(后获诺贝尔物理奖)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访华代表团来华访问,年轻的于敏参加了接待。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回国后,发表文章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访华时,也称赞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以我国当时的条件,想要快速突破氢弹着实困难重重。不过,“土专家”有他自己的办法。此时,于敏“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去解决问题的特质得以发挥,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着,一篇又一篇的论文交到了钱三强的手里,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被攻克。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惟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站到世界科技的巅峰。彭桓武院士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钱三强称,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评价 2014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技奖得主于敏

6. 评价 2014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技奖得主于敏?

核物理学家 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宁河。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曾任该院副院长。 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我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7. 请用几句话赞扬于敏对我国科技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您好,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隐姓埋名28载,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为外物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坚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信条;他就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勋章、“共和国勋章”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于敏!【摘要】
请用几句话赞扬于敏对我国科技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提问】
您好,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隐姓埋名28载,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为外物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坚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信条;他就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勋章、“共和国勋章”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于敏!【回答】
于敏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句洋己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回答】
痛则大悲,喜则大笑,只有从心底流出的真情感,才经得起岁月风雨的推敲,才值得我们久久珍爱。【回答】
这些都可以【回答】
扩展资料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回答】

请用几句话赞扬于敏对我国科技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