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哪些

2024-05-16 21:31

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哪些

一、财政政策主要包括:1,预算政策,根据财政收支的差额来调整预算,以刺激或抑制总需求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2,税收政策,一般在经济萧条时,通过降税或税收优惠等途径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如果经济过热,则采取相反措施;3,公债政策,主要通过发行公债来影响流动性,或通过调整国债发行利率影响金融市场,进而达到对经济运行扩张或紧缩的影响;4,公共支出政策,包括政府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5,政府投资政策,通过调节政府投资规模影响总需求和供给,通过调整投资方向来调节经济结构,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6,补贴政策,主要针对低收入的群体,通过增加财政补贴,提高其可支配收入,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进而增加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二、货币政策一般包括:1,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2,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和预缴进口保证金等;3,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行政命令直接对相关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4,间接信用知道,主要方式是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财政政策是指一国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拓展资料: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二、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哪些

2. 我国当前采用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国当前采用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现阶段,我国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我国由于国际收支出现长期巨额顺差.所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扩大总需求.从而有利于消除贸易收支盈余.当然.为了缓解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所以要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
  总的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中国现在已经通货膨胀了,货币政策有所收紧。
  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2012年根据我国现有情况我认为:总体是双松,但货币政策放松必须是步伐缓慢,可以通过在放收结合中达到适当放松。财政政策则需要放松。  1.GDP增速从2011年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2012年国家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经济增长减缓,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要为失业及由失业导致的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货币政策的适当放松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但放松货币政策引起信贷规模的一定增长,一是解决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在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GDP创造者的当今,可能效果不会明显;二是在高准备率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绕过货币政策的做法,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财政债券的发行等财政政策的实施,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高位情况下,存贷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今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 *** 的支持配合。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应该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属于偏向扩张性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  稳健的货币政策属于偏向紧缩性的,是为了控物价。
  分析我国当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1月9日公布的这十大举措力度大,出手快,发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烈政策信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以投资为例,中国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13.7万亿元,而这次新安排的扩大内需投资规模到2010年底仅两年多时间内达4万亿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综合各方专家判断看,这次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大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前外需减弱,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投资下滑,内需不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中国经济存在下滑的风险。此时重新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国内需求,是应时之需、必要之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这一政策曾在1998年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遭遇特大洪灾等冲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2005年,鉴于国内社会投资明显加快,经济活力充沛,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7年后正式退场,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这次也是中国10多年来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998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经济中呈现的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当宽松”,意味在货币供给取向上进行重大转变。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充分表明了这一轮宏观调控措施的鲜明特点,显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通货膨胀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时应用采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表现为减少 *** 购买,增加税收.  货币 *** 表现为卖出 *** 债券(回拢货币),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
  2013年将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宽财政,稳(紧)货币   *** 依然要主导投资,但控制货币发行以控制通胀  紧缩是严控,稳健是适度扩张
  我国现阶段应采用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我国目前应采用怎样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为什么?  积极的松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经济形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和CPI持续高位的两难选择。  政策微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基准利率,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到10%,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试行。  根据我国现有情况我认为:总体是双松,但货币政策放松必须是步伐缓慢,可以通过在放收结合中达到适当放松。财政政策则需要放松。  1.GDP增速从2011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经济增长减缓,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要为失业及由失业导致的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货币政策的适当放松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但放松货币政策引起信贷规模的一定增长,一是解决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在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GDP创造者的当今,可能效果不会明显;二是在高准备率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绕过货币政策的做法,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财政债券的发行等财政政策的实施,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高位情况下,存贷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今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 *** 的支持配合。
  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是什么?  继续的实施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3. 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

(1)实施政策的主体不同,即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通常由国家制定;货币政策是由央行直接制定的。(2)政策效果的显著性。财政政策效果的显著性取决于乘数效应的大小,但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效果也与LM曲线的斜率相关。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也与IS曲线的斜率相关。(3)两者在作用的机理上也有所不同。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总需求,财政政策具有见效快的特点。而货币政策作用于利息率,间接作用于总产量,从而货币政策具有时滞性。(4)两种政策的执行渠道和作用动机也有所不同。两种政策往往需要联合使用,扩张时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缩时期实行紧的货币政策。(5)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进行调节进而影响经济。(6)内容不同:财政政策内容和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关;货币政策内容与利率、信贷政策等相关【拓展资料】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此外,两者之间还有一定的联系,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政策。二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3.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财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为特征,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

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有以下四点区别

  1  、定义不一样:财政政策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通过操纵财政金融的收入支出来影响社会中总 供需的关系,而货币政策就是指国家中央银行通过操纵货币的供给量来影响市场内流通货币的总产量;
   2  、具体内容不一样:在具体的经济生活中,货币政策是利率,信贷。财政政策同国家财政收入有关; 
   3  、政策的 制定者不一样:财政政策是通过国家来制定的,而货币政策则是由国家的中央银行制定;
   4  、 选用专用工具不一样:货币政策所采取的工具包含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利率水平这些,而财政政策的工具是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调整。
  以上就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相关内容。
  货币政策有哪几种    
   1  、扩张性货币政策 :就是指以减少法律规定法定准备金率和减少利率,随后用于扩大信贷开支的规模化和提升货币供给量,便于刺激投资和交易;
   2  、紧缩性货币政策 :就是指以提升法律规定法定准备金率和提升利率,随后来降低信贷开支的规模化和降低货币供给量,抑制投资和交易;
   3  、稳定的货币现行政策:在货币各项政策层面,需要确保货币供给量或利率的平稳。 
  货币政策的性质    
  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操纵货币供货,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关联的方法)是宏观经济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受异议的方面之一。 由政府部门开支和税款所构成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人民存款以及对作业和存储的鼓励,进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调整的另一半是货币供给量,即全社会总的消费力,实际表达形式为:商品流通中的闲钱和个人、机关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储蓄。流通中的现金与交易消费水平变化息息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控制的重要目标。  本文主要写的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有关知识点,内容仅作参考。 

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什么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其运作就是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什么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什么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其运作就是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就调节货币供给这个角度来说,它们的区别在于货币政策是通过银行系统,运用金融工具,由金融传导机制使之生效;而财政政策则是通过财政系统,运用财税工具,又财政传导机制使之生效。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政府行为。在短期中,财政政策 主要影响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方式。政府经常通过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的操作来影响经济的走向。政府预算支出的状况、预算赤字与GDP的比值、税种与税率的变动等都是理财规划师所需要密切关注的经济指标。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宏观经济的行为。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利率来实现的。货币量的增加会使短期利率下降,并最终刺激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发生位移。再贴现率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基准利率,其升降将直接影响各类市场利率的走向。同时法定准备率的调整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都会影响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水平。理财规划师判断各种金融工具利率走势的基础就在于根据货币政策的操作对基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做出预测。
         什么是货币政策,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指税收和政府支出的使用。
         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花费——购买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转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体(如老人或失业者)的收入。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此外,税收还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一国政府拥有多种政策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其中主要包括: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         在凯恩斯经济学中,“需求管理”是政府的主要宏观经济政策。这里主要分析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从它们对总需求的影响角度来考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
         (一)财政政策的效力
         当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政府需求增加将通过财政政策乘数效应使GDP增加。GDP的增加又使货币需求增加,即需要更多的货币用于交易。在储备银行不改变货币供给的情况下,利率必然上升;利率上升,一方面会抵消由于GDP增加而增加的货币需求,另一方面又会减少投资需求,从而抵消一部分政府支出或减税对GDP的刺激作用。如果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很高,利率的上升将会大量降低投资。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很低,那么,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货币需求将使利率猛增(利率敏感程度很低意味着利率必须变动很多)。①(①参见[美]R.E.霍尔和J.B.泰勒: (宏观经济学>,171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
         此外,财政支出乘数是衡量财政政策效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财政支出乘数能否使财政政策的效力充分发挥出来,同样要受到上述两个因素的制约。如果投资对利率高度敏感而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即使财政支出乘数很大,财政政策也无法产生强有力的效果。
         与上述情况相反,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如果利率上升幅度不大,或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利率水平没有多大影响,那么,这种政策对投资的冲击就很小。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就有很强的影响力。换言之,当投资对利率不敏感而货币需求对利率高度敏感时,财政政策的效力就很强。
         图14—2利用IS——LM曲线的形状及其移动来展示财政政策效力的强弱。财政政策的效力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形状有很大关系。当投资需求对利率很敏感时,IS曲线比较平缓,因为利率的较小变化和投资需求的较大变化有关。相反地,当投资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时,IS曲线就比较陡峭。
         再看LM曲线的形状。当货币需求对利率很敏感时,LM曲线就比较平缓,因为当货币需求随着收入变化而增加时,利率的很小变化就足以使它减少;反之,当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时,LM曲线就比较陡峭。
         当IS曲线比较陡峭,或者LM曲线比较平缓时,财政政策的效力比较强。相反,如果IS曲线比较平缓,或者LM曲线比较陡峭,财政政策的效力就比较弱。
         (二)货币政策的效力
         货币政策的操作主要体现在货币供给的变化上。扩张性货币政策或松货币政策是货币供给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或紧货币政策是货币供给减少。一项扩张性货币政策如果在货币供给的增加时使利率下降的幅度很大,并且对投资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它对总需求的影响就很大。这种效果产生的条件是:第一,如果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很高,利率的下降就会使投资受到极大鼓励。第二,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很低,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下降很大(利率的很小下降就足以把货币需求提高到同较高货币供给一致)。在这两个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效力就强。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什么

6.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及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政府调整财政收支的手段主要有三个:一是改变政府购买水平;二是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三是调整税率。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1)实施政策的主体不同;(2)政策效果的显著性。财政政策效果的显著性取决于乘数效应的大小,但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效果也与LM曲线的斜率相关。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也与IS曲线的斜率相关。(3)两者在作用的机理上也有所不同。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总需求,财政政策具有见效快的特点。而货币政策作用于利息率,间接作用于总产量,从而货币政策具有时滞性。(4)两种政策的执行渠道和作用动机也有所不同。两种政策往往需要联合使用,扩张时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缩时期实行紧的货币政策。

7.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哪些?怎么区别

货币政策分为广义的货币政策和狭义的货币政策,我们一般所说的是狭义的货币政策,即央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在金融领域所采取的方针和各项调节经济的措施。一般性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增减预算支出和增减税收来调节社会的总需求,使供需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财政政策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税收等
【1】含义不同: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信用量来对经济进行调控,财政政策是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调节来影响供求。
【2】内容不同:货币政策是与利率、信贷等政策相关,而财政政策则是和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关。
【3】政策制定者不同:货币政策是由一国央行直接制定的,而财政政策通常要由国家制定。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哪些?怎么区别

8. 什么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不同?

财政政策,说白了就是政府机构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支出或者调节税收来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以及国民收入的举措。
  
 目的其实也是为了促就业,保经济增长,防止通胀,减少经济波动影响,和货币政策是殊途同归的,都属于宏观经济调控工具。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到底有啥区别?
  
 首先,第一个区别就是它们的执行主体不同。财政政策是由政府来执行,比如财政部、发改委,而货币政策则是由中央银行执行。
  
 其次,第二个区别也是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他们运用的调节工具完全不一样。货币政策是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等方式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进而起到调控经济的作用。
  
 而财政政策则是政府通过增加或减少税收,以及财政支出、公共投资等举措,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来调控经济。
  
 比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包括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去购买机关办公用品,增加政府职员薪酬发放,或者干脆花大钱直接建设基础设施,带动投资。同时降低税收,也会进一步增加国民收入,大家手里钱多了,也更愿意去消费投资,从而刺激社会总需求。
  
 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政府则会降低财政支出,减少公共设施建设,提高税率,国民收入少了,社会需求也会得到抑制。
  
 所以财政政策是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这就是它俩最本质的区别。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财政政策相比于货币政策,调控的直接性更强。货币政策需要先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再影响货币需求,最后达到政策目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