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博物馆读后感

2024-05-19 10:13

1. 上海儿童博物馆读后感

  游上海邮电博物馆
  游上海邮电博物馆
  今天下午逛街时,顺便去了四川路桥堍的上海邮电博物馆。
  之所以说“顺便”,因为原以为这类专业博物馆没有多少内容。谁知,这个博物馆竟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邮电博物馆在邮政大楼内。这是一个建于1924年的重要历史建筑,1996年11月20日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国家一级不可移动物文物保护单位”。邮政大楼周边,苏州河两岸,也是我孩提时期经常玩耍的地方,当年常来邮政大楼,是因为有一段时期,上海集邮总公司就在大楼的二层。
  我们从四川北路天潼路转角处的门进入大楼。进门左侧是一个不宽的旋转楼梯,顺楼梯盘旋向上,无论墙、顶、台阶还是台阶上的防滑铜条,都引发一种三十年代的幽思。一进二楼大厅,那1000多平方米的营业大厅就很让人震慑:两侧长长的营业柜台前,全部是镂空的金属栅栏,如同八十多年前一般。营业大厅东北侧有一个门,进入就是邮电博物馆了。
  邮电博物馆的主展厅一共五个展区。奇怪的是,它并不从邮政发展史开始展示。首先展示的是上海邮政系统的出名人物,首当其冲的是曾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朱学范,还有鲁迅研究专家唐弢等。我从第一、第二展厅所感受到的,是三十年代直至解放前后的邮电行业管理、运作和职工的生活。据说,解放前,邮电行业被称为仅次于银行业的“银饭碗”,待遇不错,且入门要考试,因此,人员素质高,也因此,邮电职工的文体生活也很丰富。第三厅才是“邮电史”,从殷商的击鼓开始,到后来的邮驿,到大清邮政一直到解放后的中华邮政……不过,素材并不太多。第四厅是现代邮政,让人大开眼界,包括现代化的分拣系统和规模宏大的邮件处理中心的模型,现代化的信箱、现代化的邮递手段等等,都让人感慨与鼓舞。最后一厅是邮票展示厅,展示了中外各时期的大量邮票。与一般邮展不同的是,它不是专题展,而是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邮票史展,因此,不但完整,而且额有详尽的说明。可惜,或许因为参观者太少(确切地说,整个博物馆,除了保安人员,只有我们两个参观者),展厅没开空调,有些闷热,只好匆匆看一遍。
  走出展厅,细细观察邮政大楼:整体建筑呈“回”字型,主建筑三至四层,南面临苏州河(沿北苏州路)一长排,北沿天潼路一长排,两排平行的建筑,均有一百多米长。东依四川路,从天潼路到四川北路,把南、北两排建筑连起,西侧也如此。形成了一个略扁的“回字”,中间的一个大天井,二楼以上,内部用外走廊贯通。现在,天井上盖上了透明的大棚,既保证了光照,又无淋雨之忧。二楼的东南角是营业厅,北侧是展厅,西侧有一个观光电梯。
  乘观光电梯上五层,我们来到了屋顶花园。这个屋顶花园,足有3000多平方米,绝不比当年时装公司顶楼的屋顶花园小。屋顶花园里,有小巧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桥是汉白玉的。有各种花草树木和几片草坪,一条长廊,以及防腐木铺成的地坪。更为叫绝的是:现时,整个花园内只有我们两位游客和一个穿制服的警卫!扶着花园南侧不锈钢栏杆,我们时而俯瞰苏州河两岸景色与人流,时而远眺黄浦江和浦江两岸错综的高楼。我告诉妻子,右侧的湖滨大楼,是我儿时藏猫猫的地方;斜对面的高楼,原来叫曙光电影院,当年我们经常来看五分钱的儿童电影;楼下苏州河边,我曾经来看电影《战上海》的拍摄:解放军在四川路桥的南侧,而国民党的士兵,就是从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向桥上开枪……     过足了怀旧的瘾,才想着去看那著名的钟楼。钟楼在四川北路和北苏州路的转角处,是个巴洛克式的建筑,在从屋顶花园向上还有三层,上面有欧式雕塑。这些雕塑,具体的意义我并不清楚,反正都与邮政事业有关,刚才在展厅里看到过不少当年外国男女在塔楼和雕塑前的合影。不过,据说原来的雕塑已经毁于文革,现在的是复制品。
  再乘观光电梯到底层。天井里成列着邮局火车、邮运轮船、邮运马车和汽车的复制品,出口处一侧,还有一个仿制的大清邮局营业所,柜台内一个蜡人正伸出手来接收邮件……    就这样,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可惜,因为是顺便来游,没有带相机。

上海儿童博物馆读后感

2.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7月26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 我们走进大门,登完高高的台阶,就看到2楼大厅内陈列着原古时代的恐龙骨架。你看!长颈龙头抬得很高,好像正在吃鲜嫩的树叶;霸王龙张着大嘴,非常凶恶,仿佛要把我们吃掉似的。随后,我们又参观了大厅周围的展馆,知道了原始的人类怎样制作武器,怎样生火,怎样打猎…… 走上3楼,这里介绍了海洋生物。一进门,就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海洋微型小生物,它们只有一颗黄豆那么大。接着,又看到了一些张牙舞爪的螃蟹和龙虾。“哇!这只龙虾好大啊!足有半米那么长。”我一边指着那只最大的龙虾一边惊叹道。爸爸说:“这种龙虾我们在海南的时候品尝过,味道十分鲜美,你还记得吗?”我点了点头。又向前走了一会儿,我看到一个大玻璃窗里有许多鱼。爸爸一样一样地给我介绍:“这条是大马哈鱼、这条是旗鱼……”这时,我看见一条像鲸鱼一样的鱼类。我问爸爸:“这就是鲸鱼吗?”“不是,这条叫鲸鲨。”为什么叫鲸鲨呢?我想,可能这种鲸鱼像鲨鱼一样凶恶吧! 在4楼,我们还参观了哺乳类动物馆和两栖馆。   去年十一期间,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现代化的天桥剧场,具有特殊的文化环境。 一大早,我们在博物馆前的广场上集合,广场上有恐龙模型,还有猛犸象的巨幅海报,同学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都想先睹为快。 我们先参观一层北侧的“古哺乳动物厅”。厅内正中有一组动物骨骼化石,最高最醒目的是“天山副巨犀”,也叫“吐鲁番巨犀”,它可是目前陆地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 猛犸象背上的毛有一米多厚;还有铲齿兽,它的下巴上长了一个像大铲子似的东西,特别坚硬,看起来十分凶恶,可是讲解员告诉我们:不能光靠外表来判断动物哦,别看铲齿兽长得这么凶狠,它可是食藻类动物呢!我们只知道不能以貌取人,看来也不能以貌取“物”啊! 接着,我们参观了“动物之美”。据介绍是美国慈善家肯尼斯·贝林捐赠的世界动物标本展,这里有许多珍稀动物、已经灭绝和濒危动物的标本,它们一个个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激发了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最后,我们参观了人与自然展厅,这里展示了人体塑化标本和器官标本,从婴儿的发育过程、人体各部位解剖、各种疾病器官到各神经部位等都有详细的展示和说明。 参观结束后,我们还为随行的家长表演了节目,感谢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这次参观我获益匪浅,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一个窗口。 
   

3. 上海玻璃博物馆观后感

上个星期,我们四年级师生一同去了上海玻璃博物馆,在车上,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因为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新开的玻璃博物馆,所以下车大家像出了笼的小鸟似的一拥而上。   一进去,大家就随这老师去了第二层,只见,里面有着鲜艳的光,让我们的嘴变成了"o"字形。大家又看到了用玻璃做的艺术品,让我们纷纷用照相机拍了下来,大家不禁感叹道真美!这时,老师让我们过看个视频,原来,这是一个制作高脚杯的视频,先是把废玻璃和矿石料拌在一起、然后放在火炉里在吹,再冷却……一个高脚杯就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又看一个又一个的玻璃艺术品,大家一次又一次的兴奋。最后,我们又在门口拍了一张集体照。   这次,我们知道了玻璃能回收利用,也可以当艺术品。    搜一下:上海玻璃馆秋游作文500字 
   

上海玻璃博物馆观后感

4. 博物馆之行观后感

  今日,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

5. 上海景点排名前十,上海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历史博物馆简介

上海景点排名前十,上海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6.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

今日,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

7. 博物馆观后感

游自然博物馆

寒假期间,爸爸带我参观了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一直就对自然和动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刚一到那里,就急不可待地走进展馆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

自然博物馆里有动物、植物、古生物、人之由来、恐龙世界、水生生物等六个基本陈列馆。我们首先来到了古爬行动物厅。刚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化石。足足有两三层楼高,三、四十米长。爸爸一边看介绍一边说:“这只恐龙是恐龙家族中最大的一种恐龙,被称作马门溪龙。这种恐龙成年后可以长到22米以上,重数十吨。生活在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我仰着头,围着它看了一圈,脖子都酸了。大厅中还展示了许多恐龙骨架,如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背上布满剑板的沱江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展翅翱翔的翼龙,称霸海洋的鱼龙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最有趣的地方要数《动物——人类的朋友》展厅了。里面分为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保护动物、昆虫世界和动物之夜等7个主题单元。在一个叫做“动物之夜”厅里,我们伴随着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兽叫,走进夜幕之中,体验到动物之夜的奇妙感觉。那里很像热带雨林,许多动物隐藏在茂密的树林里。我和爸爸在里面走着走着,突然有一个东西碰了爸爸的脑袋一下,吓了爸爸一大跳。爸爸捂着脑袋抬头看了看,原来是一只猴子挂在树上,全身毛茸茸的,正瞪着眼睛看着我们呢。

最后我们进入了水生生物馆。那里有许多稀有的鱼类在鱼缸里游来游去,非常好看。比如神仙鱼个头很小,全身呈现淡白色,鳍和尾巴好像是一片一片的,游起来很像在风中飘扬。还有珍贵的中华鲟大标本和食人鱼标本。

参观自然博物馆,使我们了解了许多神秘而宝贵大自然的知识。我们知道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经历了几亿年的漫长岁月,通过六次生命大爆炸,才形成地球现在的样子。我们也知道了人类是由动物通过劳动进化来的。我们还深深体会到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动物灭绝了。我们带着对神奇大自然的无限感叹,同时又带着许许多多新的疑问走出了自然博物馆。我想: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等长大以后,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大自然的奥秘。

博物馆观后感

8. 博物馆观后感

2009年6月30日上午,机关服务中心组织党员活动参观首都博物馆,看到一对对的小学生在馆前合影留念。多么熟悉的一幕,不禁唤起儿时的回忆,中心的全体参展人员也展开党旗在首博馆前合影。此刻我感觉到时间变得之快,几十年前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情形,历历在目,有生第一次参观博物馆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也是“七一”前夕,只记得站在红旗下,举起手臂攥着小拳头,幼嫩的喊出“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然后参观,回来老师让我们写“观后感”,只记得其中一句话,看了一堆石头、 瓦片、破盒、破罐,特没劲,手枪大刀可是真家伙。
  几十年后的“七一”又参观博物馆,也许还是现在学生时代,每次参加什么活动,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写“观后感”的习惯,此时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让我又想写点什么。
本人酷爱参观展览馆和博物馆,不论出差旅游每到一地,只要有时间条件许可,都把参观当地博物馆作为首选,他是你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回顾多年来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与感受,让我感受到祖国历史的脉搏与改革开放的脚步。
  记得小学时代,第一次参观天安门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那时对那些古人类创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意义所在,只对刀枪感兴趣,也激发了我动手的能力,参观后就动手用木头,削刻了一支形驳壳枪,在以后的观展中看了中国的印章,他让我萌发了学习篆刻的兴趣。而今在进入博物馆,又是一种不同的心态与感受了。
  当你步入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钢绣的青铜器前我欣赏已不是它的器形与上面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够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释着。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我已不再解谈其中的内容,站在远处看,你似感觉到画中的人物飞翩翩得向你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芸,感觉妙不可言。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了什么事巧夺天工了。
  在浏览神采各异的瓷器时,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让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风俗展又让我联想去探讨,为什么祖先会把皇城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走马匆匆时进午,走出博物馆还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临睡前有习惯的拿起枕边的一本《禅悟》翻悉看到中国古代有一个禅宗和尚青源惟信禅师得到以后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加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到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一段充满禅机的话,看到此语顿觉感悟,今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吗?
  其实我们的人生,还有艺术不都是要经历这三种境界吗?人生三境界,说的是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今天参观的过程,好像把这一过程浓缩在了一天,让我有了独特的感受,起床即刻将这感悟记在这张博物馆的创刊号上,以为记:
于西城三里河悟堂南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