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是针对困难群众的吗?为什么???

2024-05-13 12:28

1. 社会保障是针对困难群众的吗?为什么???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在公民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遭遇各种风险致使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补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其内涵包括以下一个方面:1.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是国家或者政府(主要因为政府具有强制性手段)。2.社会保障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规定)。3.社会保障是对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是对公民生活遇到困难时所提供的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服务和物质帮助。4.社会保障是向弱势群体倾斜的一种再分配政策,具有一定的经济福利性。
其次,就我国而言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项目组成。
1.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以用人单位和被保险个人缴费为基础,通过立法手段设立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在年老、患病、生育、伤残、失业或者死亡时,由社会给予物质帮助和补偿,以化解被保险人风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救助是值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生活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救助和非物质救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福利,国家和社区组织为满足各类社会弱者和遇到一定困难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物质文化需求,而向他们提供和组织实施的带有福利性的收入保障和服务保障。
4.社会优抚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及其家属予以优待、优抚和妥善安置的制度,也称为优抚安置制度。
综上,社会保障是针对困难群众的说法不全对。
PS,全手打,望采纳

社会保障是针对困难群众的吗?为什么???

2. 社会保障概论思考题

社会保障概论思考题社会保障概论各章思考题开通VIP,免费享6亿+内容开通VIP@YangQ小妞社会保障概论各章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 什么是碎片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社会中的表现◆ 阅读案例2 ( P17-18),比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异同;◆ 什么是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在社会保障各部分中的区别;第二章思考题:◆ 世界各国的社保模式的效果如何?◆ 它们存在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 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社保制度改革,包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这些不同的模式之间,它们的改革目标、困难和动力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革的趋势有什么差异性?◆ 阅读案例3 (P50-51),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评价第三章思考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双赢”?你有什么建议◆   案例2 (P72-74),如何让中国的社会保障“更公平”第四章思考题:◆ 观看视频“关注社保基金”,结合案例1,思考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选择有哪些影响?◆ 社会保障费OR社会保障税◆ 案例2 (P99-100),反映的养老保险中的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第五章思考题:◆ 看故事“天价征子记”,从养老服务、养老观念两方面反思故事中的问题◆ 个人账户“空账”问题◆ 案例3 (P133-135),养老金双轨制。(什么是养老金双轨制,为什么会有养老金双轨制,是否合理,现在的改革养老金并轨)第六章思考题:◆ 医疗保险系统的主体与养老保险主体的异同。◆ 中国医疗费用为什么一直居高不下?◆ 案例1 (P161-162),案例2 (P162-163),宿迁医改,神木医改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第七章和第八章思考题:◆ 有没有必要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 如果要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应该如何来操作?◆ 案例1 (P207-209),思考,张海超在维权过程中碰到了哪些障碍?第九章和第十章思考题:◆ 案例2 (P233-234),思考我国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难题;◆ 案例2 (P254-256),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继续阅读本文档用APP免费查看送VIP开通VIP,尽享千万文档本文价值¥7.74赠百度阅读VIP精品【摘要】
社会保障概论思考题
【提问】
社会保障概论思考题

社会保障概论各章思考题
开通VIP,免费享6亿+内容
开通VIP
@YangQ小妞
社会保障概论各章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 什么是碎片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社会中的表现

◆ 阅读案例2 ( P17-18),比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异同;

◆ 什么是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 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在社会保障各部分中的区别;

第二章思考题:

◆ 世界各国的社保模式的效果如何?

◆ 它们存在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

◆ 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社保制度改革,包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这些不同的模式之间,它们的改革目标、困难和动力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革的趋势有什么差异性?

◆ 阅读案例3 (P50-51),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评价

第三章思考题:

◆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双赢”?你有什么建议

◆   案例2 (P72-74),如何让中国的社会保障“更公平”

第四章思考题:

◆ 观看视频“关注社保基金”,结合案例1,思考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选择有哪些影响?

◆ 社会保障费OR社会保障税

◆ 案例2 (P99-100),反映的养老保险中的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第五章思考题:

◆ 看故事“天价征子记”,从养老服务、养老观念两方面反思故事中的问题

◆ 个人账户“空账”问题

◆ 案例3 (P133-135),养老金双轨制。(什么是养老金双轨制,为什么会有养老金双轨制,是否合理,现在的改革养老金并轨)

第六章思考题:

◆ 医疗保险系统的主体与养老保险主体的异同。

◆ 中国医疗费用为什么一直居高不下?

◆ 案例1 (P161-162),案例2 (P162-163),宿迁医改,神木医改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七章和第八章思考题:

◆ 有没有必要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

◆ 如果要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应该如何来操作?

◆ 案例1 (P207-209),思考,张海超在维权过程中碰到了哪些障碍?

第九章和第十章思考题:

◆ 案例2 (P233-234),思考我国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难题;

◆ 案例2 (P254-256),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

继续阅读本文档
用APP免费查看送VIP
开通VIP,尽享千万文档
本文价值¥7.74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回答】
我想要答案啊【提问】
对不起这个太难了。我也找不到。你可以看看书呀【回答】

3. 社会保障问题。。。答案越具体越好

1、公司理由不能成立,王某能享受工伤待遇。
新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上班途中是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工作,虽然单位有班车,他采取了另外的交通工具,但并不是不坐单位的班车就不是上班的必经路线。这样说单位的班车到来时员工没到,班车是不是应该等一会呢?并没有等,没有班车员工就可以不上班吗?也不是。所以员工在没有赶上班车的情况下乘公共汽车上班并没有错。
2、可以认定工伤,同样可以享受工伤待遇。
3、单位不能以没有签定劳动合同,没有为张某缴纳工伤保险费为由否认王某是单位的员工,没签劳动合同也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单位不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是单位非法用工,是单位的责任。不给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也是单位的责任,王某不仅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单位也应该为员工补缴工伤保险。

社会保障问题。。。答案越具体越好

4. 社会救助是最为源远流长的社会保障范畴

【摘要】: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社会救助更是一项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所谓集中型和分散型的分类,着眼于社会救助制度是否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对整个社会稳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当然,这两种社会救助制度类型并不是截然区分的。【摘要】: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社会救助更是一项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所谓集中型和分散型的分类,着眼于社会救助制度是否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对整个社会稳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当然,这两种社会救助制度类型并不是截然区分的。      社会救助制度_社会保障学二、社会救助制度(一)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沿革      社会救助是最为源远流长的社会保障范畴,一般认为,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当时的原始共产主义制度对氏族内部的所有成员均给予生活保障。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易洛魁人的氏族”作出过这样的描述:“不会有贫穷困苦的人,因为共产制的家庭经济和氏族都知道他们对于老年人、病人和战争残废者所负的义务。”      [9]“同氏族人必须相互援助、保护个人依靠氏族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也能做到这一点。”[10]进入奴隶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以后,人们出于恻隐之心或者宗教信仰而对老弱病残施以救助,后来就形成了人们用成文或不成文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慈善事业。      但是,直到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世界上第一部救济贫民的法案(史称旧《济贫法》),才将社会救助作为一项法定的制度确定下来。它把救济对象分为三类:一是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强制他们进贫民习艺所,进行极其艰苦的劳动。因为当时新教教义认为贫穷是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特别是个人懒惰。二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民,这些人由各教区设立的贫民救济院进行收养,或者施以院外救济。三是无依无靠的孤儿,由贫民教养院和贫民习艺所安排孤儿习艺。      20世纪初,以“自助助人”为旗帜的社会工作在欧美各工业化国家已经形成,它作为一门专业和学科,以及社会工作者作为一项职业,都已经为社会所普遍认可。因此社会工作者就“济贫”这一类代表旧的伦理思想的旧概念,提出了“公共救助”一词,随后又衍生出“社会救助”一词。“社会救助”一词最早见于1909年英国的一个皇家专门委员会的报告中,这个报告要求废除惩戒性的济贫法,而代之以人道主义精神的社会救助,不过这个建议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采纳。      正式把社会救助列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是在1935年美国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案》,这部法案把对老人、孤儿、盲人、伤残者和病人的社会救助列为社会保障的三大部分之一。但是在19世纪末,德国俾斯麦政府创建了社会保险制度,甚至有人预言,社会救助将完全被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取代。但是,事实证明,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救助仍然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它在整个社会中起到了“保底”的作用。1965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写道:“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时,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有弹性而不受约束的一种计划。”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社会救助更是一项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救助制度的分类      社会救助可以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受益者的多少以及救助金是否成为受益人生活的主要来源分为“集中型”和“分散型”;也可根据救助内容的不同偏重区分为“现金救助型”和“实物救助型”。当然,有很多的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救助制度处于这两种分类的类型中间,有集中又有分散,有资金又有服务。1.集中型和分散型所谓集中型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救助制度来说,受益者多而且救助金又成为受益者生活的主要来源,或者受益者少,同时救助金又不是其生活的主要来源;反之,分散型即是指在社会救助体系中,受益者多而救助金不是其生活的主要来源,或者受益者少,同时救助金又是其生活的主要来源。      所谓集中型和分散型的分类,着眼于社会救助制度是否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对整个社会稳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但对社会救助类型的分析还有待于更深入的分析,因为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贫困线的划定和受益者比例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不仅对于受益者本群体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社会稳定程度和国家对于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目标都有关联。      2.现金救助型和实物救助型      现金救助型又分为一般性救助和专项救助。一般性救助即不区别救助对象提供统一水平和统一内容的社会救助。专项救助针对不同救助对象的特点提供不同种类的现金补助。      实物救助型救助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针对生活贫困者的物质扶助,如当食物、衣服、住房和生活设施等基本生活必需品无法得到满足时,由国家和社会出资给予补足;其二,实物救助型还提供专项服务,它力图立足于对贫困家庭或贫困者的理解上,着眼于“帮助个人自立”、“尊重个人需要”、“理解个人尊严”、提高服务效率。要求社会组织和团体以需求者为本位,创造方便受救助者的综合服务体系。      当然,这两种社会救助制度类型并不是截然区分的。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救助体系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两者的交叉和重合。

5. 社会保障问题,如下题

A(提前支付,预付制)
C(社会保险,排除A;B是国家和雇主缴费;D是干扰选项)

社会保障问题,如下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