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到底是怎么治疗癌症的?

2024-05-19 05:16

1. “精准医疗”到底是怎么治疗癌症的?

【精准,再精准一点】
精准医疗,癌症治疗领域新兴起的前沿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所处环境和生活方式来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年初,奥巴马总统发布了“精准医疗计划”。

一些研究机构大规模开展了临床试验,也有一些病人从中受益。尽管如此,精准医疗还远没有其倡导者们希望的那样普及——或者说——精准。想让精准医疗百分百发挥作用,研究者们就必须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生理差异来为其度身定造治疗方案,而这一点似乎随着研究的深入越发困难重重。
精准医疗究竟是怎样进行的?
从最基础的层面来说,癌症就是细胞生长快于死亡的疾病。基因控制着细胞的生长死亡周期,这些基因的变异会影响一个人患癌症的可能性。胚系突变通过遗传而来,生来具有BRCA突变的妇女罹患乳腺和卵巢癌的风险比其他人更高。HER2阳性乳腺癌(每5例乳腺癌中就有1例)的妇女并非生来就带着突变的基因,基因突变是因为环境和生活方式造成的。当几个这类突变聚集在一个或一群细胞时,癌症便产生了。重要的是,同样的突变也可能在身体的很多其他地方产生。
精准医疗——也叫个人化或个体化医疗——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些后天突变。举例来说,当一位患者被诊断得了肺癌,医生会提取一小块肿瘤样本,对其中细胞的基因进行测序。通常,医生只会检测部分基因来找到促使癌细胞生长的突变,但有时也会对患者的全部基因进行测序以便更好地找出癌症发病的根源。

一旦找到了该突变,医生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只杀死含有该致病突变的细胞。这种方法对病人来说较现有的化疗(会同时杀死快速增殖的细胞,不论是不是癌细胞)要好得多。因为只对特定癌细胞进行治疗,病人会经受更少的副作用,精神好,康复得也更快。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眼下,精准医疗还不能做到如此精准。癌症细胞有很多种变异方式,有时很难确定是哪个导致了癌症。目前,研究者们只能识别出50种致癌基因突变。有预测致癌突变可达数百上千种,科学家们尚无法全部找到它们。这就意味着有时肿瘤基因测试结果显示不出致癌的突变。就算找到了致癌突变,有时医生也无法对症下药,因为针对该突变的药物还没被研发出来。

精准医疗是一门新型科学,因此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科学家们或许还要穷尽数载心血才能找到答案。不过现在研究者们正在系统地应对这一深奥的难题,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他们的成果意味着精准医疗正在美国及其他国家患者间普及,同时也提醒着他们前路漫漫。
检验治疗的新方法
过去,当科学家们试图在患者身上试验一种新型抗癌药时,他们会将患者按癌症患病区域来分组——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等。然而随着精准医疗的兴起,研究者们认识到不论在身体哪个部位,因同一种突变而产生的癌症有着诸多共通点。
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实施的新临床试验中,研究者们尝试对身体不同位置存在相同癌变的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对身体某些部分患病的病人比对其他部分患病的病人更有效。这就代表在选择治疗癌症病人的疗法时,医生必须将患病区域和癌变都考虑在内。

“我想很多人也许都不知道,我们真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找到肿瘤产生的根源,搞清楚癌症的基因及非基因病变。”MSKCC专注于精准医疗的药物发展项目组负责人兼研究者大卫·海曼说道。“为了给每位病人提供突破性治疗,我们需要将肿瘤基因的信息与我们对其基本功能的理解结合起来。”
基因的另一面
患者对治疗药物的代谢决定了药量的增减。有时,暂时没有出现癌变的细胞得以逃过治疗,意味着癌症还会卷土重来。
精准医疗的下一步将是把不同的药物结合在一起,使药物能杀死更多的细胞而不只是主要致癌细胞——这就像在打地鼠游戏中一次性打死了所有的地鼠。通过截断癌症的所有去路,医生们可以将肿瘤完全移除,控制癌症。
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多管齐下的治疗方法将与免疫疗法相结合,成为我们对付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一组合将成为人类与癌症正面交锋以来最有望获胜的利器。这并不代表胜利就在眼前。除了更多的研究和新药物的开发,医生还要面对病人这一关。
读取基因的层层障碍
精准医疗的前提是现代科技能够给人类基因组简捷快速地排序。然而美国的绝大多数人仍没有给自己的基因组排过序。基因排序仍仅限于大学医学研究中心,尚未走入寻常百姓家。即使有人想要做基因测试,也往往因为医疗保险不包括基因测试而在高昂的费用前望而却步。
总有一天,基因组排序的价格将会变得容易令人接受,而随着其广泛应用,医疗保险也会包含基因组排序。很快,一个人的整个基因组将成为其病历的一部分,伴随其终身。

但是,阻碍精准医疗普及的还有另外一只拦路虎:很多人(包括很多医生)不知道基因组测序可以看出哪些内容。所以很多病人不会要求医生对其进行基因检测,医生也不会建议病人做基因检测。这样一来,病人就无法得到最好的治疗。更糟的是,他们甚至会害怕面对基因测试可能暴露出的问题。
的确,基因组测序可以暴露出某些问题,例如一些可能会影响到病人自身甚至其伴侣健康的基因变异。遗传基因顾问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病人讨论检查结果并帮助病人理解这些结果到底是何意思。
精准医疗的未来已初现曙光,几年之后前路将越发宽广,为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带来福音。留给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

患者必须要理解基因在癌症及其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保险和医药公司这样的组织需要承认基因标记的重要性,促进治疗药物的研发。当然,科学家也要继续投入到更精密复杂的实验中去,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来消灭肿瘤细胞。
文章来源:Popular Science
文章作者:Alexandra Ossola
编译:未来论坛 商白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为 “未来论坛”微信账号(ID:futureforum)

“精准医疗”到底是怎么治疗癌症的?

2. 肿瘤精准医疗,靠谱吗?

  这两天,精准医学忽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儿,种种质疑,感到满脑门子冒问号:“嗯?为什么这么写?”。现在,出现了续集,又有院士站出来为精准医学擂鼓摇旗。
批判的声音还是主要针对肿瘤疾病,癌度前两天也写了肿瘤分子检测的十八般武器,一个分子检测我们就能有那么多花样儿,更何况一种疾病呢。
也许未来精准治疗不仅仅是基于基因组信息,它同时还要结合超精准低伤害的影像学,还有化疗、放疗……谁规定治病只准看一个医生?只准用一个方儿的?感觉就跟女人改变命运需要的只是一只口红,忍不住白眼儿:“女人,你别瞧不起命运。”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是一个生物医学医疗保健策略,对患者给予个性化诊疗、医疗决策、药物、治疗及预后,从而改善生活质量。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2015年1月20日的国情咨文中,宣布启动一个新的精准医学倡议,“我发起一项新的精准医学计划使我们更接近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给所有人获得个性化的信息,使自己和家人更健康。”

精准肿瘤学,基因组测序可以根据分子特性对肿瘤进行分类,识别和定位肿瘤病变表达的路径方式,而不是根据肿瘤组织学分类或解剖组织起源,这是癌症治疗的革命。我们从新的千年就开始幻想:“每个人以后都能有一张自己的“基因卡”,来量身定做自己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方式”。
当然,目前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第一个就是科研。在精准诊断方面,其实是需要深入了解基因多态性的,这些都离不开测序,在精准的诊断之后,还要有精准的治疗,要用什么药?是分子靶向药物、抗体药物还是抗体偶联药物等。比如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以精确地把癌细胞作为目标,但是目前病人是否适合使用这个药,这项检测还缺乏特异性。造成这个的原因是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第二点是经济和体制方面。“精准医疗”的要素之一就是用药的个体化,医生需要因人用药。新药的开发依靠药物靶点,靶点用于抗癌药物的开发已经非常热门了。
比如2000年后肿瘤信号网络已经被逐渐发现和完善,我们有了针对如VEGF/VEGFRs、EGFR、HER2、ALK等多个药物上市可以使用,病人在用药前通过基因检测,根据基因突变情况来选择用药。这使得药物变得越来越精准有效,但也导致受益于精准药物的人数会越来越少,只有有相应地突变情况,使用相应地靶向药物才会受益。这就出现了越来越小的市场空间和高昂的医药费用怎样去平衡?
现在10000种疾病中,有7000种左右是罕见病,而可治疗的仅有几百种。药厂需要20亿美元左右开发一种新药,而95%的药物在开发过程中会失败。同时,怎么去避免个性化医疗的滥用?

第三点是医疗教育的缺失,现在应该很少有人知道疾病的三级预防是什么(也就是预防疾病的途径)?基本药物的使用是怎么样的?而医生更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为病人讲解,这当然有很多原因,如医生资源严重不足。一个感冒,是病毒型的还是细菌型的,病毒型的感冒吃抗生素是没有用的,等等。从未见一个医生在治病的时候会对病人这样说起。我们现在只知道有病去医院,但是可以吃哪些药物,药物有哪些副作用和禁忌?哪些药即可吃又可不吃?这里面有许多信息资源的混淆。

还有一个问题,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超级可得,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信息或者看起来明显就很可疑的信息为什么排在搜索排行榜前三名?信息时代过滤信息,找到有效信息成了一个大问题。
目前,我国在非小细胞肺癌筛查、基因组学测序以及基因多态性研究方面与国际研究方向是比较一致的,而在新一代测序和生物标志物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2015年3月11日,我国科技部召开的精准医学相关会议决定在2030年政府会在精准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政治、经济、科技需要共同作为精准医学的驱动因素,实现医疗政策和公共健康的改革。
作者:id4hehe
癌度APP是专注于癌症相似病友检索、通过癌症发生的基因突变、用药和治疗、预后康复等多个参数指标,对癌症患者的相似度进行精准的运算,为用户推荐病情和治疗相似的病友,相互交流治疗和康复经验。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3. 肿瘤精准医疗,靠谱吗?

  这两天,精准医学忽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儿,种种质疑,感到满脑门子冒问号:“嗯?为什么这么写?”。现在,出现了续集,又有院士站出来为精准医学擂鼓摇旗。
批判的声音还是主要针对肿瘤疾病,癌度前两天也写了肿瘤分子检测的十八般武器,一个分子检测我们就能有那么多花样儿,更何况一种疾病呢。
也许未来精准治疗不仅仅是基于基因组信息,它同时还要结合超精准低伤害的影像学,还有化疗、放疗……谁规定治病只准看一个医生?只准用一个方儿的?感觉就跟女人改变命运需要的只是一只口红,忍不住白眼儿:“女人,你别瞧不起命运。”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是一个生物医学医疗保健策略,对患者给予个性化诊疗、医疗决策、药物、治疗及预后,从而改善生活质量。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2015年1月20日的国情咨文中,宣布启动一个新的精准医学倡议,“我发起一项新的精准医学计划使我们更接近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给所有人获得个性化的信息,使自己和家人更健康。”

精准肿瘤学,基因组测序可以根据分子特性对肿瘤进行分类,识别和定位肿瘤病变表达的路径方式,而不是根据肿瘤组织学分类或解剖组织起源,这是癌症治疗的革命。我们从新的千年就开始幻想:“每个人以后都能有一张自己的“基因卡”,来量身定做自己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方式”。
当然,目前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第一个就是科研。在精准诊断方面,其实是需要深入了解基因多态性的,这些都离不开测序,在精准的诊断之后,还要有精准的治疗,要用什么药?是分子靶向药物、抗体药物还是抗体偶联药物等。比如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以精确地把癌细胞作为目标,但是目前病人是否适合使用这个药,这项检测还缺乏特异性。造成这个的原因是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第二点是经济和体制方面。“精准医疗”的要素之一就是用药的个体化,医生需要因人用药。新药的开发依靠药物靶点,靶点用于抗癌药物的开发已经非常热门了。
比如2000年后肿瘤信号网络已经被逐渐发现和完善,我们有了针对如VEGF/VEGFRs、EGFR、HER2、ALK等多个药物上市可以使用,病人在用药前通过基因检测,根据基因突变情况来选择用药。这使得药物变得越来越精准有效,但也导致受益于精准药物的人数会越来越少,只有有相应地突变情况,使用相应地靶向药物才会受益。这就出现了越来越小的市场空间和高昂的医药费用怎样去平衡?
现在10000种疾病中,有7000种左右是罕见病,而可治疗的仅有几百种。药厂需要20亿美元左右开发一种新药,而95%的药物在开发过程中会失败。同时,怎么去避免个性化医疗的滥用?

第三点是医疗教育的缺失,现在应该很少有人知道疾病的三级预防是什么(也就是预防疾病的途径)?基本药物的使用是怎么样的?而医生更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为病人讲解,这当然有很多原因,如医生资源严重不足。一个感冒,是病毒型的还是细菌型的,病毒型的感冒吃抗生素是没有用的,等等。从未见一个医生在治病的时候会对病人这样说起。我们现在只知道有病去医院,但是可以吃哪些药物,药物有哪些副作用和禁忌?哪些药即可吃又可不吃?这里面有许多信息资源的混淆。

还有一个问题,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超级可得,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信息或者看起来明显就很可疑的信息为什么排在搜索排行榜前三名?信息时代过滤信息,找到有效信息成了一个大问题。
目前,我国在非小细胞肺癌筛查、基因组学测序以及基因多态性研究方面与国际研究方向是比较一致的,而在新一代测序和生物标志物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2015年3月11日,我国科技部召开的精准医学相关会议决定在2030年政府会在精准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政治、经济、科技需要共同作为精准医学的驱动因素,实现医疗政策和公共健康的改革。
作者:id4hehe
癌度APP是专注于癌症相似病友检索、通过癌症发生的基因突变、用药和治疗、预后康复等多个参数指标,对癌症患者的相似度进行精准的运算,为用户推荐病情和治疗相似的病友,相互交流治疗和康复经验。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肿瘤精准医疗,靠谱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