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下游水流向那里?

2024-05-09 05:36

1. 三峡水库下游水流向那里?

三峡水库的水下游就是长江的中下游,河水最终流入东海。三峡水库位于湖北宜昌,而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以下为中下游。
长江中游
宜昌市至湖口县为中游,长955千米,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本段加入的主要支流,南岸有清江及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等四水和鄱阳湖水系的赣、抚、信、修、饶等五水,北岸有汉江,本段自枝城至城陵矶为著名的荆江,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已堵塞)四口分水和洞庭湖、水道最为复杂。
长江下游
湖口县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千米,面积12万平方公里,加入的主要支流有南岸的青弋江、水阳江水系、太湖水系和北岸的巢湖水系。

扩展资料:
三峡水库历史沿革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1992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
1993年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1993年9月,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
2009年,长江三峡工程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年。
2009年8月,长江三峡三期枢纽工程最后一次验收——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验收获得通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峡水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江

三峡水库下游水流向那里?

2. 三峡水库下游的水,都流向了哪里?

三峡水库的水下游就是长江的中下游,河水最终流入东海。三峡水库位于湖北宜昌,而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以下为中下游。
三峡水库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淹没陆地面积占632平方千米,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级行政区。这项工程由拦江大坝和水库、发电站、通航建筑物等部分组成。
在现有水库特征条件下,三峡水库解决中下游干旱缺水问题的潜力就在于165立方米亿的兴利库容在6-7个月内如何分配,如果均衡下泄,可以增加1660-2390立方米/秒;如果在某时段多增加泄量,可以明显改善中下游水流条件,但需要改变正常的发电计划,可能影响水库发电和航运的保证率。

扩展资料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按1993年5月末的价格计算,三峡工程静态投资为900.9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移民安置400亿元。
水库抗旱调度能力主要依靠枯季增加的下泄流量,即考虑上游三峡上游水库74-189亿立方米调节库容,枯水期平均出力499-530万千瓦;枯季中下游平均可以增加流量1660立方米/秒,枯季平均增加流量2390立方米/秒。这些增加的流量由于受上游水库运行、三峡水库枯季运行水位和电网运行调度的限制,并不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增加更大的下泄流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峡水库

3. 三峡流经哪些地方

三峡是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的总称,位于湖北宜昌三斗坪镇。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193千米。自西向东主要有三 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因而得名。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6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 因此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自白帝城至黛溪称瞿塘峡,巫山至巴东官渡口称巫峡,秭归的香溪至南津关称西陵峡。两岸山峰海拔1000-1500米,峭崖壁立,江面紧束,最窄处是长江三峡的入口夔门只有100米左右。水道曲折多险滩,舟行峡中,有“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的境界。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3多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三峡地跨重庆湖北两省市。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游三峡有三条路线可选:1、从重庆顺江而下快节奏地观赏三峡的奇特风光;2、从上海、南京、武汉逆流而上游览长江沿途美景;3、从三峡的东口宜昌出发饱览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风光。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这里的群峰,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这里的江水,汹涌奔腾,惊涛拍岸,百折不回;这里的奇石,嶙峋峥嵘,千姿百态,似人若物;这里的溶洞,奇形怪状,空旷深邃,神秘莫测……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三峡流经哪些地方

4. 三峡水库下游水流向那里

葛洲坝枢纽下游水位变化对船闸与航道影响及对策研究
  2.1.1 水位变化的预估

  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拦沙后,葛洲坝枢纽下游河段将继续冲刷下切、水位下降。经一维、二维数模计算和定床、动床模型试验,预估的水位值如表8。最低通航流量(3200m3/s)的宜昌水位均低于通航要求。要使宜昌水位达到通航要求值的相应流量为:5000m3/s(156m蓄水期)与6350m3/s(175m蓄水期)。按设计提供的水库运行20年的流量过程线,低于要求水位的平均天数为:135m蓄水期一59天/年,156m-80天/年,175m-60-120天/年。因此,该河段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对通航的影响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表8 宜昌水位预估值(m)

三峡水库水位(m)	年  份	流量(m3/s)	通航要求水位(m)	预估宜昌水位(m)
135	2005	3200	38.0	37.3-37.8
2007	3200	38.0	37.2-37.7
156	2009	3200	38.5	37.2-37.5
4000	38.5	37.8-38.0
175	2012	3200	39.0	37.0-37.4
 	4000	39.0	37.6-37.8
 	5000	39.0	38.3-38.4
  上述预估采用一维数模计算成果作上下游边界条件,三峡水库上游来水来沙采用1961-1970年系列,计算中没有考虑葛洲坝库区冲淤变化对宜昌河段冲淤和水位的影响(此影响在1998年洪水过程中十分明显)。再加上泥沙模拟技术本身的精度有限,故预估的具体数值不一定准确。但所得出的变化规律是可信的,可供研究和设计参考。

  2.1.2 对策研究

  研究中考虑和分析过数种非工程与工程措施,重点研究的是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包括优化三峡水库调度、葛洲坝船闸优化调度、阻航经济补偿等方案,工程措施包括丁坝、潜坝、复式潜坝、河床护底以及葛洲坝三江下引航道开挖等方案。对多项工程方案进行的计算与定床模型试验表明,在胭脂坝左汊及其以上河段修筑潜坝群,宜昌枯水水位可少降落0.4m左右。动床模型试验表明,在胭脂坝左汊内修筑5道潜坝方案(枯期3200m3/s时坝顶淹没水深5m或6m、坝间距350-750m)流量3200m3/s的宜昌水位可少降落0.15-0.29m;护底方案效果略差。对潜坝群的位置,潜坝产生的局部比降和流速变化及其对航行的影响,以及宜昌河段与下游河段演变的相互影响均需进一步研究。

  2.1.3 控制葛洲坝下游河段的河床下切和水位下降,对保证正常通航至关重要。研究工作应紧密配合设计,尽快确定方案和综合措施,并争取在2003年前实施。

2.2 江口镇上下浅滩演变与整治研究

  “九五”期间各承担研究单位收集和分析了枝城至大布街长约78km河段浅滩演变原型观测资料,建立了两套河床冲淤数学模型和两座实体模型,对三峡建坝后浅滩演变趋势及整治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下列认识。

  2.2.1 枝城至大布街河段具有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的双重属性,河床由沙卵石组成,整体河势稳定,局部河段冲淤变化剧烈,主要碍航浅滩有芦家河、枝江、江口等三处沙卵石浅滩。芦家河浅滩位于松滋口下游的主流过渡段,碛坝将河道分为沙、石两泓,枯水航道在沙泓,汛期在石泓,两泓交替过程中易发生碍航,是三处浅滩研究的重点,但三处浅滩相互影响,应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2.2.2 三峡建坝后,枝城至大布街河段总体河势无重大变化,河床冲刷以纵向冲深为主。枢纽运用初期20年,浅滩河段将由水浅碍航变为水浅、坡陡、流急等多种形式碍航。三峡水利枢纽按坝前水位135m运用初期数年内,仍有较细泥沙进入芦家河河段,沙泓仍表现出汛期淤积、汛后冲刷的规律,遇到不利水文年时,沙泓可能因淤沙难以冲开而碍航:以后在全河段河床冲刷过程中,毛家花屋至姚港间长约2km河段,河底高程高于其上下游段,床面由泥砾层和砂砾层组成,抗冲性强,枯水期将出现坡陡、流急现象而影响通航。

  2.2.3 枝城至大布街河段整治的总体思路是既要解决沙卵石河段水浅流急的碍航问题,又要力求整治后引起的水位下降不影响到宜昌;利用本河段总体河势较稳定的特点,采取整治措施使本河段成为有一定曲度的多个微弯段;通过基建性挖槽、整治建筑物等工程措施改善浅滩段航道尺度和局部流态。

  2.2.4 采取整治工程措施改善本河段的浅滩航道条件是有效的,但因涉及对宜昌河段水位下降、松滋口分流的影响,还与松滋口建闸控制方案有关,全河段各浅滩段的整治工程方案尚待今后进一步综合研究。

2.3 三峡建坝对下游河道冲淤与河势影响及对策研究

  “九五”期间各研究单位收集分析了近期坝下游河道演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坝下游河道冲刷数学模型计算,对长江中游河道现状及三峡建坝后宜昌至城陵矶河段的演变趋势与河势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下列主要认识。

  2.3.1 近50年来,长江中游河道演变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河道演变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总体河势基本稳定,局部河段河势变化较大:全河段总体冲淤相对平衡,部分河段冲淤幅度较大;荆江和洞庭湖关系的调整幅度加大。

  2.3.2 三峡建坝后,枢纽下泄水流的含沙量明显减少,坝下游河道将经历较长时期的冲刷-平衡-回淤过程。为预测三峡建坝后长江中下游河道的冲刷情况,利用两套坝下游冲刷一维数学模型,按统一的水文年系列和地形资料完成了三峡建坝后宜昌至大通河段冲刷计算。在本次计算中,经过对1980-1987年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资料的补充验证,计算成果和实测资料符合尚好,表明两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三峡工程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的能力。两模型对三峡建坝后长江中下游冲刷进行了长系列年计算,得出的宜昌至大通河段的冲淤过程基本一致,数量也较接近,宜昌至大通段最大冲刷量为39.7-43.0亿t,发生在枢纽运用60-80年。其中三峡水库运用初期30年中宜昌至城陵矶河段冲淤过程和数量计算成果精度相对较好,可供有关部门参考。宜昌至松滋口段,最大冲刷量为1.07-1.48亿t,出现在枢纽运用10-20年,河床平均冲深1-1.5m;松滋口至太平口段,最大冲刷量为1.47-1.87亿t,发生在枢纽运用10-20年,河床平均冲深1.5-2m;太平口至藕池口段,最大冲刷量为3.7-5.3亿t,发生在枢纽运用30-50年,河床平均冲深2.4-3.4m:藕池口至城陵矶段,最大冲刷量16.6-23.48亿t,发生在枢纽运用40-60年,河床平均冲深5.3-7.5m。冲刷后水位下降,两模型计算的宜昌站水位降低值比较接近,相应流量5500m3/s的水位,较三峡工程开工前1993年的水位下降0.95-1.15m。

  2.3.3 三峡建坝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在较长时期的冲刷过程中,局部河段的河势将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关于宜昌至城陵矶河段的河势控制方案,宜昌至枝城段宜采取护岸工程措施,稳定现有河势;枝城至杨家脑河段,宜采取河势调整工程措施,使全河段成为曲率适度、过渡段适中的弯曲河段:杨家脑至城陵矶河段,宜在2003年三峡工程按135m水位运用前完成河势控制近期工程,以后继续进行河道观测分析,根据河势的变化,进一步实施河势控制工程。

  2.3.4 鉴于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复杂,床沙组成沿程变化幅度大,三峡工程建成后的较长时间内,坝下游河道冲刷和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对防洪、航运、取水等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下阶段加强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冲刷过程中河型和河势的变化,以及重点河段整治工程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抓紧施工期坝下游河道演变的观测。

2.4 三峡水库运用后对荆江三口分水分沙及荆江与洞庭湖防洪影响研究

  “九五”期间各研究单位对荆江三口和江湖关系的现状作了较全面分析,建立河网水流泥沙数学模型,进行了三峡建坝后荆江、三口分流道及湖区的冲淤变化计算,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

  2.4.1 荆江三口分流道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大部分河段均处于累积性淤积状态,1952年至1995年淤积量为7.25亿m3,占同期分流道输沙总量的16.5%,其中以藕池河中支、西支淤积最为严重。冲刷河段主要为松滋河东支南平以下河段。

  2.4.2 荆江三口分流道分流分沙呈逐年递减的总趋势,下荆江裁弯加速了递减速率。1981-1998年与裁弯前1955-1966年相比,三口分流道年径流量减少654亿m3,减少48.3%;年输沙量减少1.073亿t,减少53.5%。

  2.4.3 根据1994-1995年实测洞庭湖地形图量算得城陵矶(七里山)水位31.5m时,洞庭湖总容积为167亿m3,而利用1974-1978年测图量出的总容积为182.8亿m3,两者相比容积减小15.8亿m3。容积减小的主要原因,一是泥
沙淤积,二是湖区围堤加高。东、南、西洞庭湖的泥沙淤积量约占总淤积量的95%,其中东洞庭湖淤积占总量的39.5%,南洞庭湖次之,西洞庭湖最小。

  2.4.4 利用建立的两套河网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三峡建坝后三口分流道的冲淤变化进行了计算。两个模型算得三峡枢纽运用30-40年内松滋分流道均处于冲刷状态,以后略有回淤,最大冲刷量为0.46-1.0亿m3;太平口和藕池口分流道均以淤积为主。三峡建坝后三口分流分沙量有明显减小,枢纽运用41-50年,三口年分流量为364.6-460.4亿m3,较1981-1998年减少34%-48%,藕池口分流量已很小:三口年分沙量为0.28-0.38亿t,较1981-1998年减少60%-70%。三口进入洞庭湖的沙量减少,对延缓洞庭湖的淤积速率具有重要作用。

  2.4.5 荆江与洞庭湖相互制约、关系复杂,建议下阶段加强荆江与洞庭湖演变的观测分析工作,完善江湖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三峡建坝后江湖关系的调整及其对防洪的影响与对策作进一步研究。

2.5 三峡水库拦沙泄水对鄱阳湖口分流分沙及鄱阳湖防洪影响研究

  2.5.1 三峡水库汛初(5-6月)降低水位迎洪,下泄流量大于天然值。据长科院等有关单位计算成果,此时长江湖口站水位将较天然值升高1.0-2.4m。此期间正逢鄱阳湖五河主汛期。经对典型年水文过程的计算,湖区水位相应升高0.3-2.2m,高于防洪警戒水位(19m)的频率增大、历时延长,湖内有效调洪库容减少。但因三峡水库蓄洪削峰,湖区最高洪水位较建库前仍有所下降。

  2.5.2 10月份三峡水库蓄水,下泄流量小于天然值,导致湖口水位较天然值下降1-2.5m(1967年型水文年),湖区水位下降0.5-2.3m,露滩时间变长。

  2.5.3 据实测资料统计,天然条件下鄱阳湖年均淤积量约1210万吨,湖底年均淤高2.63mm。三峡建库后,对典型年(1967年)的计算结果,湖区淤积较天然略有增加。

  2.5.4 三峡水库蓄水拦沙后,对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的影响,估计二三十年后才会波及鄱阳湖口。但水库运行调度引起的下泄流量的变化,则会很快影响鄱阳湖口的水位和流量。对此应予足够重视。上述“九五”期间的成果仅仅是初步的、定性的,今后尚需作更深入的研究。

5. 长江三峡下游省份有哪些

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1、湖北: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
2、江西:
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于华东地区,界于东经113°34′36″-118°28′58″,北纬24°29′14″-30°04′41″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
3、安徽: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
4、江苏:
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5、上海:
土地面积为面积6340.5平方千米,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扩展资料: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跨重庆奉节县、重庆巫山县、湖北巴东县、湖北秭归县、湖北宜昌市,长193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重庆瞿塘峡、重庆巫峡和湖北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

长江三峡下游省份有哪些

6. 流经三峡的河流

略           答案:(1)重庆 襄樊 宜昌 (2)长江 宜昌 嘉陵江 (3)成渝 襄渝 川黔(标注略) 焦柳 河南焦作 广西柳州 (4)葛洲坝 三峡 (5)①三峡位于长江上游末端,从第二级阶梯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②长江上游的全部来水和来沙在这里控制,地理位置独特。③长江号称“黄金水道”,从西南各地汇聚的各种物资、原料经长江航道到达本区,向东运往华中、华东。④从重庆发出的铁路和区外铁路相连通往华北、华南地区,使得三峡地区成为西南地区联系东部地区,确保三峡工程物资运输,促进经济交流,开发三峡地区的重要枢纽

7. 长江三峡出水经过哪几个省?

长江三峡是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二百零四公里。
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经过恩施,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夷陵。


瞿塘峡,又名夔[kuí]峡,雄踞长江 三峡 之首,西起 重庆 市 奉节 县的白帝城, 东至 巫山县 的 大溪 镇,虽然全长仅约8公里,是长江 三峡 中最短的一个峡,却是最令人屏息的一段江峡。两岸峭壁千仞,一赤一白,红装素裹,格外分明。山体逼仄,紧束长江,山高流急,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气势,自古就有“险莫若 剑阁 ,雄莫若夔”之誉,以其奇、狭、险、峻的特色著称于世。


巫峡,长江 三峡 第二峡,在 重庆 巫山和 湖北 巴东 两县境内,西起 重庆 市 巫山县 城东面的 大宁 河口, 东至 巴东 县官渡口,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 巴东 属段22公里,西起边域溪, 东至 县境官渡口镇,古又称巴峡。


  西陵峡:在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境内,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约长6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以滩多水急闻名的山峡。

长江三峡出水经过哪几个省?

8. 流向哪,长江三峡是什么?

长江三峡是指在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205千米。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自白帝城至黛溪称瞿塘峡,巫山至巴东官渡口称巫峡,秭归的香溪至南津关称西陵峡。两岸山峰海拔1,000到1,500公尺,峭崖壁立,江面紧束,最窄处是长江三峡的入口夔门只有100公尺左右。水道曲折多险滩,舟行峡中,有「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的境界。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游三峡有三条路线可选:1、从重庆顺江而下快节奏地观赏三峡的奇特风光;2、从上海、南京、武汉逆流而上游览长江沿途美景;3、从三峡的东口宜昌出发饱览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风光。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这里的群峰,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这里的江水,汹涌奔腾,惊涛拍岸,百折不回;这里的奇石,嶙峋峥嵘,千姿百态,似人若物;这里的溶洞,奇形怪状,空旷深邃,神秘莫测……三峡的一山 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三峡是渝鄂两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着汉族和土家族,他们都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习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赛,是楚乡人民为表达对屈原的崇敬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巴东的背娄世界、土家人的独特婚俗、还有那被称为鱼类之冠神态威武的国宝---中华鲟。 1982年,三峡以其举世闻名的秀丽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