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产业选择

2024-05-17 19:39

1. 新型城镇化的产业选择

城镇化的过程,有自身的逻辑。无论是工业化带动、高科技带动、服务产业带动、农业现代化带动等等,从产业发展,人口聚集,收入增长,基础设施建成,公共服务配套,都依托于经济发展,形成于建设开发,成长于社会服务,优化于持续提升。但无论从城镇化率的数据提升,还是从城镇化质量升级,城镇化本身,需要产业发展作为基本的动力。新型城镇化包含四个协调: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协调;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相协调;人口积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相协调。

新型城镇化的产业选择

2.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途径

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与传统提法比较,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粗放式用地、用能,提出新型城镇化后必须从思想上明确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的重要性;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中心城市带动,提出新型城镇化后更应该强调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配合发展的必然性。“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和要求:(1)规划起点高。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使城镇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从而解决城市建设混乱、小城镇建设散乱差、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题。(2)途径多元化。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发展很不平衡,在基本原则的要求下,中国城镇化实现的途径应当是多元的。中国东中西部不一样,山区、平原不一样,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求不一样,不同地域特色不一样……不能强调甚至只允许一种方式。与工业化的关系处理也应该有多种方式,有的是同步,有的可能要超前。(3)聚集效益佳。城镇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聚集功能和规模效益。要在增加城镇数量、适度扩大城镇规模的同时,把城镇做强,不能外强中干,有些城市就虚得很。(4)辐射能力强。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周边地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辐射,带动郊区、农村一起发展,这是城镇责无旁贷的义务,它应该做到而且也可以做到,问题是我们要有这种意识、视野、规划和措施。千万不能搞成孤岛式的城镇。(5)个性特征明。中国的城镇要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地方的城镇,每一个城镇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要突出多样性。城和镇都是有生命的,都有自己不同的基础、背景、环境和发展条件,由此孕育出来的城镇也应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6)人本气氛浓。我们不能为城镇而城镇,发展城镇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所以,城镇的一切应当围绕人来展开,要树立牢固人本思想,创造良好的人本环境,形成良好的人本气氛,产生良好的为人服务的功能。总的来说,就是要使城镇具有人情味,能够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不是相反。(7)城镇联动紧。笔者在表述上使用的是“城镇化”,而非城市化。其内涵是要把城市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解决好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或畸轻畸重的问题。600多个大中小城市和两万多个小城镇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梯队,不能人为地分割开来。(8)城乡互补好。中国的城镇化一定要体现一盘棋的思想,要打破二元结构,形成优势互补、利益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局面。市带县体制也好、城乡一体化也好,其出发点都是要走活城乡这盘棋。因为农村可以为城镇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形成坚强后盾,城镇可以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而全面拉动农村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农村的发展来谋求城镇的进步,这是一些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是一条教训,当引以为戒。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十六大报告”语),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同于传统发展老路的城镇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呼应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来。

3. 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区别

一、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区别

1、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和比较优势的变化。

2、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中合理化和高级化。

二、定义的简介:

1、技术水平低、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其产业结构必然处于较低层次上。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2、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它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区别

4. “幸福产业”如何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

“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当上述五大产业联系在一起,人们通常将其称之为“幸福产业”。“幸福产业”的构建是人类和谐相处的必然趋势,太乙·长安道旅游休闲小镇就是以构建“幸福产业”为目标,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良性互动,打造以旅游、文化、养生、养老为主导的百亿级产业组团。

太乙·长安道旅游休闲小镇,依托大美秦岭的山水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由同济大学城乡规划院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设计的一个以山、水、田、林为生态基础,以文化旅游、健康颐养、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养生养老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 根据规划,这里将形成“一心、两轴、六功能区”的功能结构,其中,“一心”是指太乙宫文化核心区,两轴是指东西、南北两条文化景观轴,六个功能区是指健康产业区、医养文化区、都市农业区、兰文化产业区、休闲度假区和养生养老产业区。
太乙·长安道旅游休闲小镇位于长安区太乙宫街道,计划总投资58亿元,创建期5年,截至2017年底累计投资12.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6亿元。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太乙·长安道旅游休闲小镇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和高速东绿城养老组团两个板块,主要建设民俗娱乐、养生度假、知暖园、百草园、翠华园、大秦岭园等9个子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小镇会客厅、唐诗千书林景观等建设,7.4万平方米商业用房、太乙宫大殿、面食博物馆、戏园、茶园书苑等主体完工,正在进行装修装饰。

以唐诗千书林为例,这里依托3公里景观大道,融唐诗文化、书法文化和园林艺术为一体,一步一诗一文化,让游客走进一条自然的长廊、文化的长廊。 这里的面食博物馆,用道具、图片和文字等载体,为游客讲述有关面食的故事……
目前,太乙·长安道旅游休闲小镇建设进展顺利。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4月28日,太乙·长安道旅游休闲小镇项目招商启航,7月14日正式举行招商签约仪式,努力打造双创、神话、道文化及中医养生项目。截至目前,已签约入驻那家院子、儿童魔幻旅程等企业(商家)200余家。

太乙·长安道旅游休闲小镇建设亮点突出。例如,这里创新体制机制,按照城乡一体、街村联动、统一规划的基本路径,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不断探索产业聚集、环境提升、群众致富、发展升级的新型城镇化路径,有效破解新农村社区后续发展难题。不仅如此,这里还坚持产业先行,聘请著名高校专家进行小镇产业规划设计,按照“药在膳食、浴在温泉、玩在户外、观在田园、居在庄园”的整体思路,构建“以中医养生为抓手、以文化养老为支撑、以生态旅游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努力打造田园休闲文化客厅、终南养生文化天堂和西北休闲旅游首选地。

5. 城镇化转型升级有哪些路径?

改善融资环境,转换城市发展动力。改善金融环境,实施金融创新,增强社会资本进入PPP项目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市场的自下而上的民间的内生动力,促进金融资本和项目融合,发挥资本在城市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政府依据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给予其合理的投资回报。政府要做到不与民争利,守信用。

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促进城市紧凑发展。从要素流动趋势看,目前城市发展仍处于集聚发展阶段,政策在促进城镇化集约发展、促进产业和人口地域集聚方面还有很大空间。下一程的城镇化要换一个维度思考,要提高城市密度,促进城市紧凑发展,提高城市承载力。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强,要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支持和鼓励大城市发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或居民生活成本,吸引企业和人口集聚。根据不同经济区域的主体功能,统筹考虑经济布局、就业岗位、人口居住、资源环境,达到人口的适度集中和布局的合理,保证城镇在其自身的环境容量和区域的资源承载力限度之内持续发展。

引导城市间合理分工,促进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发展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心城市、核心城市的发展,取决于中心城市、核心城市能否为周边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持,推进板块内部产业扩散式转移是实现建设大都市圈的有效途径。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以产业的网络化发展引致城市群网络化的发展。区域政策方面,应向精致的区域服务体系转变,新兴产业以轻资产、少土地、重服务等需求为主,对土地税收为主的优惠政策并不敏感,更需要在劳动力、高技术人才、服务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创新。

城镇化转型升级有哪些路径?

6.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概述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1905—1989)揭示了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1901—1985)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

7.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1623—1687)最先研究了产业结构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1905—1989)揭示了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1901—1985)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产业优化 包括: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就业能力强五个特征。 国民经济的各产业部门都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则是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普遍规律之一。包括三方面内容:(1) 产业结构合理化,即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所实现的产业之间的协调。涉及产业间各种关系的协调,如各产业间在生产规模上比例关系的协调、产业间关联程度的提高等,还包括产值结构的协调、技术结构的协调、资产结构的协调和中间要素结构的协调。(2) 产业结构高度化,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3)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  中共十六大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2005年12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方向和重点,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8.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如下:
一是畅通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渠道,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要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二是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推动参保扩面。
三是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开展农民工补贴性培训600万人次。
四是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市民化奖励资金支持力度,推动省级财政建立市民化奖励资金,重点支持吸纳跨市域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多的城市。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土地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节约各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实现人口、资源、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更加完善,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得到、生产功能、服务功能、就业功能、创新功能等多项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